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素材苏教版.docVIP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素材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素材苏教版

PAGE PAGE 4 《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 下三叠泉 张抗抗 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杆。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哗作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地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 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 “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 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 “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 “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我不由地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选自《阅读与鉴赏》 阅读练习: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作者说,庐山的含蓄美表现在“山、泉、林、雾”,请你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具体描述一下它们美在哪里。 3.作者说“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向下走,寻三叠泉。 2.山美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万丈悬崖”;泉美在“在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奔腾不息”;林美在“密密的林间”;雾美在“飘忽不定”“霏霏雨雾”。(表述清楚,能表现特征,语言流畅即可) 3.(1)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不足为道的。(2)只有经历磨难,才会发现人生的无限风景 听 泉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环,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视是不够的。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而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作《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了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月光,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青林间,草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环,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的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