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兴农视角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逻辑研究:以农药施用为例.docx

基于质量兴农视角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逻辑研究:以农药施用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质量兴农视角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逻辑研究:以农药施用为例 摘 要:质量兴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和内在要求,文章基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五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100个行政村98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朴素贝叶斯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朴素贝叶斯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不同因素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是预测、评价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有效工具,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预测精度与应用前景。此外,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户整体素质水平,从而规范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的目标。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朴素贝叶斯;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的重要工作思路,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这表明着中国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日益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农产品安全风险已由传统自然因素引致的风险转变为人为因素诱发的社会风险。 近年来,由于农户不规范施用农药所诱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普遍担忧。由此,采取科学方式分析农户不当施药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效预测并规范农户施药行为,减少农产品安全生产风险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已有研究表明,农户施药行为极具复杂性,且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复杂的农户个体特征影响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农户个体特征是指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打工经历等。Michael and Cheryl(2001)的研究认为,农户性别的不同影响着农户对农用化学品的施用行为,女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具有更高的施药风险。Nicol(2003)等的研究也发现,男性比女性更致力于了解农药基础知识以确保农药施用的预期效果,施药行为更加规范。Ntow(2006)等和周洁红(2009)等的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农户农药施用量、施用频率等的重要因素。周洁红(2009)等对浙江省农户调查后,发现年龄较大的菜农更可能使用高毒杀虫剂,以及采取不正确的施药行为。顾俊(2007)等在江苏通过调查分析了农户特征对水稻新技术采用的影响,发现户主年龄与水稻技术采用率呈负相关,而受教育年限与之呈正相关。高启杰(2000)、石瑜敏(2004)、张云华(2004)等和蒙秀锋(2005)等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户认知的关键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选择低浓度或标准浓度配药的概率越大,因此提高受教育程度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农药配比过大等问题。Stephanie(2008)认为,文化程度低的农户由于缺乏农药专业知识,往往忽略农药安全性等隐性因素,仅仅以农药效果作为评判农药好坏的唯一标准。与Stephanie(2008)的研究结论类似,Abhilash(2009)在印度调查时也发现,由于农户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不高,过量使用相同的农药、不合理配比的混合农药等现象时常出现。此外,王建华与吴林海(2013)通过对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五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调查分析,发现打工经历与婚姻状况也显著影响着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已婚和有过打工经历的农户相对更能做出安全的农业生产行为选择。 (二)农户的经济特征限制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农户施药行为不仅受个体基本特征的影响,还受家庭土地规模、农业收入比例、生产经营类型、农产品主要用途等经济特征的影响。高启杰(2000)、陆彩明(2004)和孔祥智(2005)等研究认为,经济状况影响和改变农户对农药新技术的采用。阳检(2010)、吴林海(2011)等的研究表明,农户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种植人口数等因素对不同阶段的施药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Dariush(2009)以伊朗为研究对象,发现农户收入高低是决定其农业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胡豹(2005)等研究发现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影响了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姜培红(2005)探究了福建省农户农药使用的经济影响因素,发现种植结构的调整也能显著减少农药使用。目前,许多学者虽认为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药新技术采用有不显著的正面作用,但普遍赞同家庭种植面积大小与农户对农药新技术采用的可能性呈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