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文化与词但学·第07讲上.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化与词但学·第07讲上

* * * * * 北宋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一代文坛盟主。 政治上: 一生跌宕起伏,充满坎坷与悲剧; 文学艺术上: 公认的天才、全才,于诗歌、散文、词、赋乃至书法、绘画等各方面均有极高造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文场高中,良师提携: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书香门第、幼承良教: 生平 曲折应制,皇帝嘉赏:仁宗道:“肤为子孙得两宰相。”两人即指苏轼和苏辙。 积极参政;祸不单行: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针对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疾呼改革。1066年,爱妻王弗早逝;不久,父亲去世。运送父亲及妻子灵柩返回眉山。 政见相左,尽力外任:?苏轼主张稳健革新,反对激进改革,自感难以见容于新派,遂求外任。先后任职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尽心职守,体恤民情:任杭州通判时,曾赴湖州考察堤岸,了解民情;改知密州时,正逢蝗虫灾害,一面奏明朝廷,一面组织百姓生产救灾;移知徐州时,黄河决口,亲率官兵抢修堤坝,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洪水退去。 大难不死,创作东坡:黄州贬责时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谤议新政,“乌台诗案”:对新法弊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新派从其诗文中罗织罪状,弹劾苏轼,元丰二年(1079),于湖州任上被捕入狱,酿成北宋有名文字狱“乌台诗案”。 拜会安石,翰墨续缘:元丰七年,改官。路过金陵时,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虽政见分歧,但私交良好,共游蒋山,互相唱和,翰墨友谊得以发展。 否极泰来,仕宦通达:高太后临朝,晋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时兼任侍读。 “元祐更化”,持正遭忌: 主持贡举,群贤毕集:在朝四年,主持贡举,拔擢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任馆职,举荐过秦观、陈师道等人,一时文士毕集,互相酬唱,形成以苏轼为领袖的作家群,传为文坛佳话。 随缘自适,旷达超脱: 朋友慰藉,百姓照拂,使他能够坦然面对困厄:“食芋饮水,著书为乐”。身处忧患,仍关怀民生,传播中原文化,培养黎族青年,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新派返政,受困党争: 赦还涕别,天不假年;报效无时,文星陨落: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苏轼获赦北还,海南父老“执手涕泣”(《遁斋闲览》。次年,长期的忧患与积劳无情地夺去了这位天才作家的馀年,六十六岁的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不幸溘然长逝。 苏轼从儒家德治仁政思想出发,一生积极入世,勤政爱民,是封建时代难得的好官。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轼去世时,“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 思想 苏轼的世界观较复杂,出入儒释道三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安时处顺、随缘自适、恬静淡泊、旷达潇洒的政治态度和生活哲学。 多元的思想性格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人生如梦的感喟,也有潇洒自适的抒情。其作品风格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正得益于此。 苏轼词今存300多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缠绵深婉、明丽清新、雄健豪放、飘逸洒脱。 同样,苏轼以诗来改造词,大大提到了词的品位,却也受到了许多指责。 陈师道《后山诗话》: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李清照《词论》批评更为尖锐: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苏轼不为传统习尚所囿,“以诗为词”,于柔情风月之外,另辟新的天地,举凡怀古、咏物、感旧、送别、闲适、说理、悼亡、谈禅等向来诗人所惯用题材,都用词来表达,使词摆脱仅仅作为乐曲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鄙夷虚假功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关切民生:“麻叶层层光,谁家煮茧一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黎抬醉眼,抨青捣麦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自己品格的形象观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宋。缥缈孤鸿影。” 对逝去娇妻的刻骨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词洗脱“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冶艳中走出,变得明丽净洁。 洞仙歌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