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飞合理用药
第6章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第一部分 糖尿病概述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 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导致糖代谢紊乱,以及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等。 二、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1、患病率高 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 1994年达2.51%; 1996年3.6%。 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 2、危害大 久病可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眼、肾、血管病变,是导致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3、认识不足 早期病人无症状,不易引起重视,社会上各种宣传混乱; 4、治疗不达标 多数病人治疗未达到要求。 四、糖尿病的分型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占90%以上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两个紧密相关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糖尿病的治疗 二、糖尿病治疗方法 三、WHO推荐的血糖控制良好标准 空腹血糖(FPG)≤6.1mmol?L-1 ; 餐后血糖(PPG)≤8.0mmol?L-1 老年DM患者一般要求: 空腹血糖(FPG)≤7.0mmol?L-1; 餐后血糖(PPG)≤10.0mmol?L-1 四、药物治疗 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分泌的激素,促进糖进入身体细胞提供能量,当身体不再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不能够被身体所利用时,就会出现糖尿病。 正常的胰脏是根据血糖的浓度来分泌胰岛素,血糖上升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1、胰岛素的来源 动物(猪或牛)胰岛素。 半合成人胰岛素:用苏氨酸替代猪胰岛素B链终末的丙氨酸,与人 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 人胰岛素:将经修饰的前胰岛素原“基因”引入酵母菌细胞或 大肠杆菌细胞中,然后经繁殖,产生大量微小“前胰岛素原” 经吸收、 结晶和离心技术、 洗脱和分离出微小前胰岛素原,再经过酶的转换、切除C片段、转化为人胰岛素。 3、重组人胰岛素制剂及其效应时间 4、胰岛素的给药途径 1)皮下注射 最常用,可应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喷射器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注射部位:脐周3~5cm以外的腹部、股部、臂部及肱三头肌部等; 腹部注射吸收较快,受身体活动的影响小; 其它部位吸收较慢,但运动或洗澡后加速吸收,易致低血糖,须注意。 注意事项: 与进餐相配合一致; 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不与人胰岛素混合; 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总量需减少20% 左右。 笔式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优点: 剂量准确; 使用和携带方便; 注射无痛; 患者的依从性好。 可克服患者对注射器的恐惧; 2)静脉给药 只能用速效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急症的抢救和含糖液体的输注时; 常用的载体溶液为生理盐水、氯化钾溶液、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混合液、血浆代用品、不含有脂质的胃肠外营养的混合液等; 胰岛素易与两价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和锌离子等形成复合物,因此这些物质在输液瓶中不应与胰岛素相混合。 3)肌肉 肌注吸收较皮下快,易发生运动后低血糖; 且注射使用不方便、不适感和个体变异性大,少用。 4) 肺吸 经肺吸入胰岛素雾化剂,更接近胰岛素生理分泌曲线,对餐后血糖的控制较好; 使用比较方便,已在临床应用; 但生物利用度明显低。 5)口服 利用各种载体如表面活性剂、脂质体、酶抑制剂和纳米颗粒等减少胃肠道对胰岛素的破坏和降解并促进吸收; 动物实验有效,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明确。 6)基因治疗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胰岛β细胞外的体细胞获得合成、调控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用于治疗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可望根治糖尿病; 目前进行实验,临床应用尚需时间。 5、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皮下): 1 型糖尿病(替代):初始剂量可按0.5~0.8U/Kg.d,一般不超过1.0U/Kg.d; 2型糖尿病(补充或替代):开始就单用胰岛素者,初始剂量0.3~0.5U/Kg.d;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者,初始剂量可0.2~ 0.3U/Kg.d,每日初始剂量一般不超过20U (口服降糖药在蓄积)。 二)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 1、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3、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4、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 1、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热分布报告样本.pdf
- 2025年一建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案例分析考点重点知识总结高分笔记.pdf VIP
-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VIP
- 会计法律法规答题答案.doc VIP
-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 VIP
- 医院消防安全除患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总结8篇.docx VIP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 2025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4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年产300吨2-乙酰呋喃分离工段的工艺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