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路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 NUMPAGES34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院 校: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电信 2010 级 1 班 姓 名: 段 维 俊 学 号: 2010508072 指导教师: 刘 巧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图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v0。 4.325 图1.2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输入波形 图1.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输出波形 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 图1.4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波特图 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0(KH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0 (mv) 0.977 1.064 1.392 1.483 1.528 1.548 1.457 1.282 1.095 0.479 0.840 0.747 AV 2.736 2.974 3.899 4.154 4.280 4.336 4.081 3.591 3.067 1.341 2.352 2.092 表 1.1 下图为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图1.5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v0 图1.6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输入端波形 图1.7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输出端波形 4. 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 图1.8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波特图 实验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仿真,电路如图所示:(Q1选用元件Transistors中的 BJT_NPN_VIRTUAL) 图2.1 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1、集电极电流ic (1)设输入信号的振幅为0.7V,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图2.2 高频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ic波形 (2)将输入信号的振幅修改为1V,用同样的设置,观察ic的波形。 图2.3 高频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ic波形 (3)根据原理图中的元件参数,计算负载中的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ω0,以及该网络的品质因数QL。根据各个电压值,计算此时的导通角θc。(提示根据余弦值查表得出)。      = 2、线性输出 (1)要求将输入信号V1的振幅调至1.414V。 注意:此时要改基极的反向偏置电压V2=1V,使功率管工作在临界状态。同时为了提高选频能力,修改R1=30KΩ。 图2.4 输入的波形 (2)正确连接示波器后,单击“仿真”按钮,观察输入与输出的波形; 图2.5 输出的波形 (3)读出输出电压的值,并根据电路所给的参数值,计算输出功率P0,PDηC; 由图可知输入电压==12 V      外部特性 1、 调谐特性,将负载选频网络中的电容C1修改为可变电容(400pF),在电路中的输出端加一直流电流表。当回路谐振时,记下电流表的读数,修改可变电容百分比,使回路处于失谐状态,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 图2.6 C1修改后输出波形 当电位器的百分比为30%时,通过瞬态分析方法,观察ic的波形。波形如下: 图2.7 仿真波形 负载特性,将负载R1改为电位器(60k),在输出端并联一万用表。根据原理中电路图知道,当R1=30k,单击仿真,记下读数U01,修改电位器的百分比为70%,重新仿真,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02。修改电位器的百分比为30%,重新仿真,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03。 R1(百分比) 50% 70% 30% U0 -800.22mV -754.06mV -839.902mV 表 2.1 比较三个数据,说明当前电路各处于什么工作状态? 答: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当前电路都工作在放大状态 振幅特性,在原理图中的输出端修改R1=30KΩ并连接上一直流电流表。将原理图中的输入信号振幅分别修改为1.06V, 0.5V,并记下两次的电流表的值,比较数据的变化,说明原因。 V1(V) 0.7 1.06 0.5 Ic0 -1.8 23uA -11.023uA -2.191uA 表 2.2 倍频特性,将原理图中的信号源频率改为500KHz,谐振网络元件参数不变,使电路成为2倍频器,观察并记录输入与输出波形,并与第2个实验结果比较,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傅里叶分析,观察结果。 图2.8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