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G标准发展现状及承载需求分析
摘要:在全球业界的大力推动下,物联网发展迅速并将极大的扩展5G业务,从而促使5G技术迅速发展,当前5G 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5G商业应用渐行渐近,基于此,主要介绍了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5G NR)独立组网标准和(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以及5G网络技术的承载需求。最后对5G网络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5G;独立组网;非独立组网;承载需求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07-0031-02
1 引言
面向2020年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根据Juniper的研究,预计到2025年底,世界三强的5G市场将是中国、美国和日本,总连接数占世界总量的55%[1]。另外,据GSMA Intelligence,中国信息和通信研究所(CAICT)发布报告指出在2025,中国的5G连接数将被估计为4亿2800万,在全球份额5G(11亿)将占比达到39%。中国的第一年,5G(2020),连接的数量预计为400万,第二年(2021)将跳到4400万,2022年至2024年之间,分别为1亿1700万、2亿2700万、3亿5400万。
2 5G标准
2.1 NSA(非独立组网)
NSA非独立组网,可选择共站部署和非共站部署两种方式。
(1)5G基站与4G基站共站部署:5G基站(gNB)可作暾荆现有的LTE基站(eNB)共站部署,提供重叠覆盖。如图1所示。
(2)5G基站和4G基站非共站部署:5G基站(gNB)也可作为微站,与现有的LTE基站(eNB)共站或非共站部署,解决室内或热点覆盖。如图2所示。
2.2 SA(独立组网)
对于SA部署方式,5G和4G形成了两张独立的网络,即5G基站使用5G核心网(NGCN),4G基站(eNB)使用4G核心网。(EPC)为了保持业务连续性,现网的LTE基站和EPC需要升级来支持跨核心网的移动性。考虑到未来新型业务支撑和扩展能力,5G NRSA方案的承载网可新建,但需在省干或城域的核心层实现4G和5G控制面核心网元之间的互通,也可结合实际需求构建4G和5G混合承载网络,具体选择除了技术方案之外与建网成本、维护成本等密切相关。
3 5G承载需求
受业务发展驱动,5G核心网将发展成为满足全业务接入、服务全业务场景的云化泛在网络,采用服务化网络架构和SDN/NFV技术实现网络重构,5G承载网需适应5G核心网架构变革带来的挑战,一是需提供层次化网络切片方案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5G网络切片需求;二是需要将L3功能下移至UPF和MEC所在位置,从而提供网状动态灵活连接的调度;三是适应5G网络云化发展趋势,支持城域核心和边缘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连需求。
3.1 5G承载关键性能需求
3.1.1 带宽需求
带宽是5G承载最为基础和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根据5G无线接入网结构特性,承载将分为前传、中传和回传。单基站承载带宽需求出现10GE/25GE接口,回传带宽需求由于5G承载接入汇聚及核心层的带宽需求与站型、站密度、以及运营商部署策略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不同评估模型,带宽需求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前传带宽需求与CU/DU物理层分割位置密切相关。中传主要实现DU和CU之间的流量承载,因此相当于回传网络中接入层流量需求。
3.1.2 超低时延
3GPP对用eMBB和uPLLC的用户面和控制面时延指标进行了规定,要求eMBB业务用户面延时小于4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uRLLC业务用户面时延小于0.5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
3.1.3 高精度时间同步
根据不同技术实现或业务场景,需要提供不同的同步精度,5G同步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基于业务时间同步需求,(2)协同业务时间同步需求和(3)新业务同步需求。
3.2 承载组网及功能需求
5G无线接入网可演进为CU、DU、AAU三级结构,与之对应,5G承载网络也由4G时代的回传、前传演进为回传、中传和前传三级新型网络架构。前传网络实现5G CRAN部署场景接口信号的透明传送中传是面向5G新引入的承载网络层次,在承载网络实际部署时城域接入层可能同时承载中传和前传业务。5G回传网络实现CU和核心网、CU和CU之间等相关流量的承载,由接入、汇聚和核心三层构成。考虑到移动核心网将由4G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发展为5G新核心网和移动边缘计算(MEC)等,同时核心网将云化部署在省干和城域核心的大型数据中心,MEC将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位置的边缘数据中心。
4 结语
随着5G协议标准的冻结,5G应用的发展会越来越快,5G的发展对移动通信新一轮技术与应用的革新影响是巨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新建热网首站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方案.pdf VIP
- 故障码详解.ppt VIP
- NB-T11409-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docx VIP
- 导弹的诞生和发展教学课件PPT.ppt
- 发电厂和变电站工作票填写规范培训教案详解.ppt VIP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土保持方向)案例题整理.docx VIP
- 系统架构设计: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IT系统培训课件.pptx VIP
- 河堤开挖出水池出水箱涵穿堤管道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