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七自然地理环境对的整体性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 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 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地质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说一说人类是如何加剧水土流失的? 人类活动通过破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加剧水土流失,主要表现有: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致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恳,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乱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皮导致树木锐减,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加重了水土流失。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和各部 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内部联系密切、 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其中部分要 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体,反之,整体也制约着部分要素 的发展变化。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气候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水文 地貌 气候 土壤 生物( 植被)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干旱 发育差 肥力低 风蚀地貌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土壤贫瘠 生态恶化 植被破坏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 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 河流含沙量增加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洪 涝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河流: 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 地下水: 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动物: 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物种减少 土壤: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的贫瘠 植被破坏 想一想 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 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 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由各种颗粒 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成熟土壤 原始土壤 风化作用 高等植物 苔藓类生物 1、成土过程: 2、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岩石风化物)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 1.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教学课件止高中生物必修一64细胞的癌变课件.ppt
- 人教版教学六课件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ppt
- 人教版教学课件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高号一生物54能量之源—光与atp课件.ppt
- 人教版教学课件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民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2211减数分裂课件.ppt
- 人教版教学课字件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2课时.ppt
- 人教版教学说课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t
- 人教版酵母册细胞的固定1.ppt
- 人教版三教学课件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
- 人教版收教学课件322通过激素的调节.ppt
- 人教版教学课件细胞器-系统军的分工合作.ppt
- 新时代数字教育资源更新优化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实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物教学3D打印支架在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中的数字物流动力机制与产业升级》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的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学习过程监控与干预策略研究——以初中为例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下区域协同治理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版权保护与合规性法律问题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8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安防视频监控中人体行为识别与行为意图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农村公路建设对乡村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带动作用及效益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大数据数据分析项目实践报告.doc
- Unit 6 Electricity everywhere 第4课时 Writing 教学设计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docx
-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与检验考核试卷.docx
- 情态动词-专题课件(共28张课件).ppt VIP
- 《GB 50318-20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最新解读.pptx
- 河南水投集团所属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pdf
-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带答案(全套).pdf
- 汉字与服饰文化(文字学).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