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值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pptxVIP

中国神经值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神经值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医学百事通转载 主要内容 1.Haanpää M, Nadine Attal, et al. Pain. 2011,152(1):14-27. 2.Thomas R. Tölle.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Supplements.2010,4:161-165. 据此推算,我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约9000万 *NeuPSIG: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 *NP:Neuropathic Pain,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流行病学 医学百事通 二、疾病负担 长期疼痛 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 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远低于一般人群3 *SF36:评估8种健康状况的调查量表,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Meyer-Rosberg K, Burckhardt CS, Huizar K, et al. Eur J Pain.2001,5(4):391–403. 二、疾病负担 主要内容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 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定义 2008年NeuPSIG更新了定义4 4.Jensen TS, Baron R, Haanpää M, et al. PAIN. 2011,152:2204-2205. 一、定义 二、分类 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CRPS-I)、纤维肌痛症(FMS)、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多由脑卒中、脊髓损害、肿瘤、多发性硬化症引起 多由创伤、感染、中毒、营养障碍、代谢紊乱、血管病、肿瘤转移/浸润引起 5.Didier Bouhassira, et al. Pain. 2008,136:380-387. 三、病因 医学百事通,在线咨询医生 6.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10(9). 7.Chun-Ying Li, et al. J Neurosci. 2004,24(39):8494-8499. 8.David J. Dooley,et al.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6,(28)2:75-82.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多数超过3个月 感觉异常 感觉迟钝 瘙痒感或其它不适感10 失眠 抑郁 焦虑 疼痛部位:通常与受损区域一致 疼痛种类: 自发痛:没有任何外伤、损伤性刺激情况下,局部出现疼痛9 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如接触床单,或温度微小变化诱发疼痛10,11 痛觉过敏:正常致痛刺激的痛反应增强9 疼痛性质:牵扯样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烧灼样痛、重压性痛、膨胀样痛及麻木样痛较多见9 多数原有致痛因素消除或得到控制后仍存留疼痛。 9.高崇荣, 樊碧发, 卢振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Katherine E,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2007,107(suppl6):ES39-ES48. 11.IanGilron,et al. CMAJ.2006,175(3):265-275. 六、诊断 病史 查体 辅查 如发病诱因、疼痛部位、性质、 强度,缓解或加重因素 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最好选用量表进行量化分析12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如三大常规、脑脊液检查、肝肾功、微生物检查、免疫学检查、毒物检测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和体感诱发电位,对诊断尤为重要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PET、fMRI13 皮肤神经活检 12.Cruccu G, Anand P, Attai N, et al. Eur J Neurol. 2004,11:153-162. 13.Moisset X, Bouhassira D. Neuroimage. 2007,37 Suppll:S80-88. 六、诊断 2008年IASP推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 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 病史提示周围或中枢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 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1~4项标准 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1、2、3项标准,或第1、2、4项标准 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仅符合上述第1和第2项标准,缺乏辅助检查证据14 14.Treede RD, Jensen TS, Campbell JN,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