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室大小和形状对极限位移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PDF

洞室大小和形状对极限位移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洞室大小和形状对极限位移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第17卷 第5期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7 5 : 527~ 533 1998年10月 Ch inese J ou rna l of R ock M echan ics and E ng ineering O c t. , 1998 洞室大小和形状对极限位移的影响 朱永全 刘 勇 张素敏 (石家庄铁道学院岩土所 石家庄 050043) 摘要 隧道的极限位移不仅与围岩类别有关, 还与洞室大小、形状、支护形式、支护厚度、施 工方法和破坏状态等因素有关。对现行铁路 类围岩单、双线直墙和曲墙式隧道衬砌, 用标 准设计参数计算模拟隧道的极限位移, 对求得的极限位移进行系统分析, 并与现行规范的允 许相对收敛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隧道, 稳定性, 极限位移, 判别准则 分类号 TU 451 1 前言 结构位移的发生和发展是该结构力学行为动态的综合反映。不管隧道受荷载时的作用 机理如何复杂, 其经受各种作用后的反应均可以用周边位移体现出来。通过周边位移观测 了解隧道的力学动态是比较直观也易于实施的办法, 隧道的稳定性也应该从隧道周边位移 的变化和发展中得到体现。以锚喷初期支护为主要技术背景的“新奥法”的推行, 提供了一 种可能性, 可在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中, 及时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监测, 并通过这 种监测对围岩稳定性作出判断[ 1~ 4 ] 。以变形为依据和基础, 结合荷载作用分析, 建立隧道 稳定性判别准则以及设计体系, 可以直观地与现场量测联系起来, 建立反馈系统实施控 制, 真正体现隧道施工中的反馈信息, 指导施工和修正设计的动态设计特点。 用位移判别隧道的稳定性, 就是从隧道出现的各种极限状态入手, 找出在某种极限状 态下各控制点的位移, 即所谓极限位移, 作为稳定性判据。隧道的极限位移不仅与围岩类 ( 别有关, 还与隧道大小、形状、支护形式、支护刚度、施工方法和破坏状态 开裂、破损, 坍 ) 塌等 有关。本文对现行铁路 类围岩单、双线直墙和曲墙式隧道衬砌, 用标准设计参数计 算模拟隧道的极限位移, 对求得的极限位移进行系统分析, 并与现行规范的允许相对收敛 进行了比较。 2 初期支护的极限状态 初期支护一般是由喷混凝土和锚杆组成, 必要时可加设钢筋网、钢筋格栅或型钢拱架 1997年3月28 日收到初稿, 1997年5月31 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朱永全 简介: 男, 38岁, 1995年于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系桥隧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任教授, 主要从事隧道 及地下工程科研与教学方面的工作。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2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年 等。初期支护的组成应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净空尺寸等条件确定。喷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5 ~ 20cm , 其刚度一般相对较小, 属柔性支护, 且它在复合式衬砌中独立工作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