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PPT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第八章 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第一节 工资立法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政策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劳动报酬还包括劳务费、佣金、稿酬等。 工资与劳务费、佣金、稿酬等的区别: 前者属劳动法的范畴,由劳动法调整,实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而后者属民法的范畴,由民法调整,实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案例:单位不按月及时支付工资怎么办 刘某与受聘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刘某年薪为3万人民币,公司按年支付工资。工作几个月后,刘某发现该公司已经负债累累,随时有倒闭的危险。刘某害怕公司一旦破产,自己到年底可能会一分钱都拿不到,于是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已工作的几个月工资,并要求以后的工资不再按年支付,改为按月支付。公司却以双方已有劳动合同约定为由予以拒绝。刘某该怎么办? 案例评析 该贸易公司的做法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按月支付工资的规定。《劳动法》第15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的最长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是至少每月支付一次,超过当月规定的日期发放工资是违法的。 案例评析 为保障工资及时支付,有关法律规定,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工资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实行周、日、小时工作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劳动任务完成后即支付工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时,应将欠付的劳动者工资列入第一清偿顺序,首先支付。 案例评析 刘某可向当地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此事,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纠正公司的错误做法,废除劳动合同中按年支付工资的条款,改为按月支付,并要求公司一次性全部支付王某已工作的几个月工资。 《来源:中国律师网 》 二、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按劳分配原则 (二)同工同酬原则 (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 三、工资的形式 (一)计时工资——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奖金主要有以下几种:(1)超产奖。(2)质量奖。(3)节约奖。(4)安全生产奖。 (四)津贴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施工津贴等;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等;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 (五)年薪 这种工资形式只适应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 案例:假学历,单位需付工资吗? 赵某凭伪造的毕业证和学历证被一家计算机公司聘用,双方于2008年9月签订了5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月工资3000元,同时约定违约金2万元。赵某上班4个月后,单位发现赵某的证书是伪造的,于是解除了与赵某的劳动合同,并扣发了一个月的工资。赵某不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计算机公司支付解除合同违约金2万元,并补发工资。 仲裁裁决 经仲裁委员会审理裁定: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赵某要求支付解除合同违约金2万元的请求不予支持,该公司按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赵某一个月的工资3000元。 法理分析 《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没有法律效力。第26条第⑴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四、我国的工资立法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资制度初创阶段 国家颁布了《工资条例》草案),通过《共同纲领》 企业工人实行8级工作制,按产业划分为5类,执行5种工资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24级工资制; 行政管理人员实行31级工资制; 官僚资本企业职工和一般公教人员仍实行原来的工资制度。 (二)第一次工资改革阶段 1952-1955,我国进行全国第一次工资改革,逐步将供给制改为工资制1955年发布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