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蜀鄙二僧 彭端淑 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清代丹棱人。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 “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雍正四年(1726年)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蜀 鄙 二 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大意】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租船去南海,尚且没有去成。你靠什么去呀!”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达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此 文 讲 蜀 鄙 有 贫 富 二僧,皆 , 终,贫者 而富者 。 欲之南海 至 不能至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小资料: 从四川到南海路途遥远,其中既有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yǎo)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 的大海。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穷和尚,此去南海,你将面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穷和尚,此去南海,你将忍受旅途劳顿之苦!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长路漫漫,千难万险,穷和尚,此去南海,你恐怕有去无回呀!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有感情地朗读 贫者靠的仅仅是一瓶一钵吗?贫者究竟靠的是什么? (恒心+毅力=成功) 穷和尚 不怕困难、脚踏实地! 富和尚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反问的语气,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带有盛气凌人、鄙夷并否定的口吻)。?? 讨论: 子何恃而往?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一瓶一钵足矣。 角色扮演 蜀鄙之僧的故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志向坚定,勤奋刻苦,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有志者事竞成! 彭端淑年少时,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山,甚是勤奋。为官时,初到粤(yue)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不一月,全部案结,吏(li指官员)民无不惊佩。 小资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会怎样想、怎么做呢? 富者也是悔不当初。越明年,富者欲之南海,亦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翌年,富者亦自南海回。 1.古今异义 鄙 古: __ 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 南海 古: ____________ 今: ____ __ 去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买 边远的地方(边境) 粗俗、低下 佛教胜地普陀山 中国南部海域 距离 从所在之地到别的地方 雇 购买 蜀之鄙有二僧 吾欲之南海 西蜀之去南海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之 (结构助词“的”) (动词“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