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土工程勘察9地条震讲述
第八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 主讲:蓝俊康 第8章目录 8.1 岩溶; 8.2 滑坡; 8.3 危岩和崩塌; 8.4 泥石流; 8.5 地面沉降; 8.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8.7 地下采空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 8.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 8.6.1 地震对工程场地的破坏作用 名词解释:震级;烈度 区别: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防烈度 8.6.1 地震对工程场地的破坏作用 1、地震力的破坏作用 地震力——由地震波使建筑物产生的惯性力。其值的大小为: 其中, 为地面最大加速度;K为地震系数 8.6.1 地震对工程场地的破坏作用 2、地面变形的破坏作用 即地震时在地表产生的地面变形,如地裂缝、断层错动、地面倾斜等。 断裂错动——指浅源断层地震发生断裂错动时在地面上的变形。1976年唐山地震,错断公路和桥梁,水平位移达到1米多,垂直位移达到几十厘米。 地裂缝:按一定方向规则排列的构造地裂缝多沿发震断层及其邻近地段分布。是地下岩层挤压、拉伸的结果。 5.12 汶川地震地面开裂 2、地面变形的破坏作用 地倾斜——是指地震时地面出现的波状起伏。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发生在美国的旧金山8.3级地震,使街道严重破坏。很多楼房因地面波状起伏而倒塌。 1906年旧金山地震资料:1906年4月18日早上5时15分,一场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旧金山。这场大地震仅仅持续了75秒钟,之后的旧金山几乎一片瓦砾,更加可怕的是,地震过后不久一场大火燃起,使震后的旧金山雪上加霜。 3、地震促使软弱地基变形、失效破坏 地基失效:一般指可触变的软弱粘性土地基,以及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地基。它们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由于触变或液化,承载力大大降低或消失。 软弱地基失效时,会发生很大的变位或流动,及不均匀沉陷,严重地破坏建筑物。 触变——由外力触动而使粘性土突然液化变为悬浮的现象。 地基失效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5.12大地震北川县城的破坏 据相关专家分析,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1)是该地区发震断裂从整个县城通过; 2)是县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大; 3)是县城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上,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破坏加剧; 4)是大量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使灾害更为严重。 北川县城的山体滑坡 据相关专家介绍,除强震作用力之外,大面积山体滑坡的次生灾害给房屋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山体滑坡造成北川县城老城区近1/3几乎被埋没,新城区将近1/4被埋没、破坏。事实上,对于发生在山区的地震而言,山体滑坡始终是加重灾情的最主要原因,不论是城镇房屋还是农村房屋,不论是什么年代建造的房屋,也不论是按什么设防标准设计施工的房屋,还不论是房屋、道路、桥梁或市政基础设施等都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山体滑坡次生灾害破坏规律在山区县镇非常典型和普遍。 又据甘肃省某重灾县的人员伤亡统计数据,全县共有15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其中12人是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目前,在汶川大地震的失踪人员中,被山体滑坡掩埋占相当比例。 北川县城的地基液化 北川县城的部分地区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上,地震发生后,容易引发强烈砂土液化,导致房屋震陷破坏。 在这类破坏中比较典型的是映秀镇,因其建在岷江河滩松散堆积物上,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破坏加剧,一些建筑出现地表开裂、地基液化、震陷的破坏。尽管与前两种破坏原因相比,地基液化具有特殊性,但在建(构)筑物设计阶段是否考虑砂土液化对房屋抗震安全的影响,在几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域考虑等问题,都需要在房屋震害研究中加以归纳分析。 4、地震激发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5.12汶川地震所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总数达5万处,严重受灾区共有34处大型堰塞湖以及71处小型堰塞湖,病险水库1996处,有溃坝险情的水库69座。次生地质灾害对12座县城、近100所学校以及大量集镇、居民聚居点、工矿企业、旅游景区近64万人的生命的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