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四第四纪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四第四纪生物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第九章 第四纪生物界 1959年,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东非人化石,用钾—氩法测定其年代为180万年。 1960年以后,在附近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许多化石。 1964年被定名为“能人”(Homo hubilis) 1974年,在坦桑尼亚菜托里发现了12个人的化石,年代为350-375万年。 1976年,坦桑尼亚菜托里,在400万年万年前沉积下来的火山灰中,发现了人科成员的足迹。 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Afar)地区的哈达地点,发现了人的骨架化石,髋骨的形态显示其为女性,被命名为“露西”(“Lucy)。 露西大约二十岁,死团不明,身高只有l07—122厘米。 属于南方古猿非洲种。 1975年在哈达地点又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即一个“古墓地” ( “Paleograveyard”)。 某种自然灾害,可能是一阵突发的洪水,夺去了至少十三个人的性命, 把他们埋葬在一个自然的坟墓里。 十三个人中有男有女.至少四个是小孩,其余是成人。 被命名为“第一个家庭” (“First Family”)。 南方古猿的头骨比大多数黑猩猩的要长和高,但比现代人的为短和低。 南方古猿的脑子很小,平均脑量接近500毫升,变异范围400—770毫升。其结构更与人相近。 南方古猿已能两足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成熟期的延长,表示南方古猿已有比猿、猴远为复杂的行为,需要有较长的学习时期。 现在人类学界已一致把南方古猿放在人的进化系统上。 南方古猿生存的区域基本上是非森林的各种生态环境。 3. 直立人 直立人的祖先-能人 能人的主要标本来在150-200万万前的沉积。 能人的特征是有扩大的脑子,雄性的脑量为700-800毫升,雌性的脑量500—600毫升,比南方古猿大。 直立人化石最早于1890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以后直立人化石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以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生活于距今约20—200万年以前,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考古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元谋猿人及其文化 元谋直立人(Yuanmou Homo erectus)化石是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树附近发现的。 材料有左右上内侧门齿各一个。属于同一位成年人个体。 1973年,在产猿人化石的同一套地层中,又发现了人工打制的刮削器,中等大小,原料是石英岩。 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其绝对年代为距今l 70万年前。 1967年以后,在同一地点又陆续发现了石制品和大量的炭屑,以及各种哺乳动物的化石。 石制品共出土17件,均采用打制方式加工而成。 其中7件是于元谋猿人牙齿化石所在地层中发现的,主要是用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 炭屑中夹杂有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包括剑齿虎、爪蹄兽、云南马、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哺乳动物。 元谋猿人的牙齿 元谋猿人复原像 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1963年在陕西蓝田县泄湖公社陈家窝村红色土地层中发现一个直立人类型的下颌骨,1964年在蓝田县城东约15公里的公王岭红色土堆积中又发现猿人的头盖骨和部分面骨。合称蓝田猿人或蓝田直立人(Lantian Homo erectus) 。 蓝田猿人的脑量约为780毫升。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复原像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928年至1935年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的裴文中,在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在第一地点也发现了大量旧石器、用火的遗迹和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北京猿人的脑量平均为1088毫升。 (2)第四纪地壳运动影响同类植物的分布高度 我国地面起伏变化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北、东北、东和东南呈放射状逐级递降。 这既导致同类植物的垂直分布高度呈放射状递降。 例如云杉、冷杉林及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高程,严格受此规律影响,作不同高度分布. (三) 第四纪植物群 第四纪期间,我国各地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迫使植物群的组合与分布随之发生巨大改变。 第四纪植物群是从古近纪、新近纪(第三纪)植物群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近纪(老第三纪)植物群以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 自新近纪(新第三纪)开始,我国东部受季风影响,形成了以阔叶林为主的植物区系,并出现了植物群的南北分异。 北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含亚热带常绿树成分。 南部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枥、桦--灌丛植物为特征。 西北地区属内陆森林草原及草原植物群。 第四纪期间,我国植被带的纬度方向的迁移只有在东部及东南部才明显地反映出来。 第四纪期间,我国植被带的经度方向迁移也十分明显。 东西向迁移,属于干湿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更替。 早更新世植物群 早更新世植物群可以明显区分为两大体系:即冰期与间冰期植物

文档评论(0)

180****95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