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章发酵过程英控制2012.ppt

  1.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发酵过程英控制2012

举例:发酵液中溶解CO2浓度为1.6×10-2 mol/L时,会严重抑制酵母生长。当进气口CO2含量占混合气体体积的80%时,酵母活力只达到对照组的80%。一般以1 L/(L·min)的空气流量通气发酵,发酵液中溶解CO2只达到抑制水平的10%。 举例: CO2分压0.008 MPa,青霉素合成速度降低4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紫苏霉素生产:通以1%CO2,微生物对基质的代谢极慢,菌丝增长速度降低,紫苏霉素的产量比对照组降低33%。通入2%CO2,紫苏霉素的产量比对比照组降低85%,CO2的含量超过3%,则不产生紫苏霉素。 因此,补糖、CO2、pH值三者具有相关性,被用于青霉素补料工艺的控制参数,其中排气中的CO2量的变化比pH值变化更为敏感,所以,采用测定CRR作为控制补糖速率参数。 思考题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有哪些? 控制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 GPE型消泡剂亲水性较好,在发泡介质中易铺展,消泡能力强,但溶解度也较大,消泡活性维持时间短,因此用在粘稠发酵液中效果较好。用于四环类抗生素发酵中消泡效果很好,用量为0.03%~0.035%,消泡能力一般相当于豆油的10~20倍。 消沫剂:表面活性物质。 使用最多的消沫剂天然油脂、聚醚类、高级醇、硅酮类等 (2) 消沫剂消沫 作为生物工业的消泡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有一定的水溶性。 在低浓度时具有消泡活性。 有持久的消泡或抑泡性能,以防止形成新的泡沫。 对微生物、人类和动物无害。 对产物的提取不产生任何影响。 不会在使用、运输中引起任何危害。 来源方便,成本低。 对氧的传递不产生影响。 能耐高温灭菌。 1、天然油脂 玉米油、米糠油、豆油、棉子油、菜子油、猪油和鱼油等。 天然油脂不仅消沫,还可作碳源 特点: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副作用;但消泡能力差,油脂如保藏不好,易变质,使酸值增高,对发酵有毒性。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天然产物消泡剂的地位又有些提高,而且还在研究新的天然消泡剂 常用消泡剂的种类和性能 (2)聚醚类消泡剂 聚醚类消泡剂种类很多我国常用的主要是甘油三羟基聚醚。它是由环氧丙烯,或环氧丙烯和环氧乙烷与甘油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环氧丙烯与甘油聚合而成叫聚氧丙烯甘油(简称GP型消泡剂);环氧丙烯和环氧乙烷与甘油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叫做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简称GPE型消泡剂)又称泡敌。按照环氧乙烷加成量为10%,20%,……50%分别称为GPE10,GPE20,…GPE50。 GP型的消泡剂亲水性差,在发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宜使用在稀薄的发酵液中。它的抑泡能力比消泡能力优越,适宜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以抑制整个发酵过程的泡沫产生。如用于链霉素的基础培养基中,抑泡效果明显,可全部代替食用油,也未发现不良影响,消泡效力一般相当于豆油的60~80倍。 例如:3m3发酵罐进行四环素发酵,发酵40h之前,通气量维持在76m3/h,搅拌速度80r/min,提高CO2浓度 ;40h以后,通气和搅拌分别提高至110m3/h和140r/min,降低CO2浓度;使四环素产量提高25%~30% CO2产生与补料密切相关 青霉素发酵,补糖会增加CO2的浓度和降低培养液的pH值。补加的糖用于菌体生长、菌体维持和青霉素合成产生CO2。增加的CO2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又使培养液pH值下降。 CO2释放率 (Carbon dioxide release ratio,CRR) 对数期菌体生长速率与CO2释放率成正比 : CRR=QCO2·c(X) QCO2 ——二氧化碳比释放率,mmol CO2/(g干菌体·h); c(X)——菌体浓度,g干菌体/L。 1 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 形成条件: 气-液两相共存; 表面张力大的物质存在; 第五节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发酵过程中泡沫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的泡沫; 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起泡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如下: △G=γ△A △G——自由能的变化 △A——表面积的变化 γ——比表面能 起泡时,液体表面积增加,△A为正值,因而△G为正值,也就是说,起泡过程不是自发过程。另一方面,泡沫的气液界面非常大。 例如:半径1cm厚0.001cm的一个气泡,内外两面的气液界面达25cm2;可是,当其破灭为一个液滴后,表面积只有0.2cm2,相差上百倍。

文档评论(0)

180****95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