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度环境、工作模式与艺术生产
———上海A电影厂的艺术兴衰史
严 俊 乐鹏举
提要:基于贝克尔的“艺术集体行动”理论,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
工作模式两个层面探讨了上海A电影厂的艺术生产变化,试图回应艺术社
会学的重要议题———社会经济结构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
家强力控制的“黄金时期”,稳定的资源保障和艺术惯例共识塑造了共同体
内的集体行动,促使创新大量发生;改革后,原有国家支持体系逐步消失,分
裂的工作模式导致艺术共同体逐渐瓦解。上海A电影厂在向现代文化产业
的转型过程中,艺术创作随之失去特色而流于平庸。
关键词:制度环境 工作模式 艺术惯例 艺术集体行动
艺术社会学已经成长为当代学科体系中具有独特视角与问题意识
的分支方向。不同于传统美学对“何为艺术”的关注,它聚焦于“艺术
何以可能”,尝试厘清艺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霍
华德 ·贝克尔(HowardS.Becker)从合作维度提出“艺术集体行动理
论”(artascollectiveaction),解释了艺术生产、分配与审美过程何以在
社会结构中发生(Becker,1982),这对艺术社会学的中国经验研究具
有启示意义(严俊,2010)。从该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新中国的一个
重要文化案例———上海A电影厂,试图丰富经典理论的意涵:一个与
国家变迁休戚相关的艺术群体如何建构适应性的工作模式,并最终形
塑了多样化的生产结果。
1957年4月11日,上海A电影厂(以下简称“A厂”)在原上海电
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为新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
创作美术电影的单位,其垄断地位持续至1986年(鲍济贵,2010)。从
承担宣传任务的文化单位,到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的典范(顾光青等,
1991),再到2001年作为子公司并入上海电影集团,A厂经历了曲折的
变迁。但与众多因市场化改革获得生产力解放的成功案例不同,它的
本文受到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资助(12CG75)。
130
专题研究 制度环境、工作模式与艺术生产
故事有着更为复杂的逻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A厂的经济效率
获得巨大提升,无论产量和市场收益规模都远超国内同行(鲍济贵,
2010)。可如果从艺术成就与文化影响力角度重新审视“效率”,其改
革成果不仅乏善可陈,甚至显得过分平庸(杜秀玲,2011)。事实上,经
济与文化收益的错位并非阶段突变的产物,其原因根植于A厂的完整
历史之中。
本研究将A厂60年的历程划分为“黄金时期”(1957-1976年)、
①
“转型时期”(1977-1988年)、“平庸时期”(1989年至今),从宏观制
度环境与微观艺术集体行动两个层面来讨论其兴衰历程,进而揭示艺
术生产与政治/经济结构间的复杂联系,探讨制度土壤如何形塑艺术家
群体的艺术惯例与集体行动,并最终影响艺术生产结果。
一、研究综述:“民族化”或“市场化”之殇
A厂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迅速“平庸化”引起了包括美
学、电影史、文化产业等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兴趣。在回顾辉煌历史的同
时,学者们讨论了A厂动画走向没落的美学与组织层面的原因,内容
集中于“民族化”风格的利弊和市场化转型困境。基于对既有研究的
梳理,本文试图说明引入艺术社会学分析思路的必要性:A厂的兴衰既
非单纯的艺术风格选择与流变的结果,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市场化转
型过程;只有深入分析特定制度环境中的工作模式及其变迁,才能解释
不同时期作品所呈现出的复杂政治、经济与艺术结果,进而准确理解A
厂“衰退”的内涵。
(一)作品视角分析:“民族化”风格的利与弊
强调作品风格的影响是美学与动画电影史研究的共同特征。这类
研究认为,根植于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的民族风格是A厂在“黄金时期”
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动画学派”获得国际声誉的根本原因。这一风
格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发展,到80年代达到巅峰(范玉欣,
① 本文大体按照艺术作品的特征(因变量)来划分时期。时间节点选择则考虑对因变量产
生重大影响的制度条件或生产方式突变事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