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建筑桩基新规范设计分技术要点
基于差异沉降的桩筏基础的优化 (1) 局部增强 在采用天然地基时, 突破纯天然地基的传统观念, 对荷载集度高的区域如核心筒等实施局部增强处理, 包括采用局部桩基或局部刚性桩复合地基。(2) 桩基变刚度 当整体采用桩基时, 对于框筒、框剪结构, 采用变桩距、变桩径、变桩长(多层持力层)布桩 。对于荷载集度高的内部桩群, 除考虑荷载因素外, 尚应考虑相互作用影响予以增强 ; 对于外围区应适当弱化, 按复合桩基设计。 2)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桩(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规范5.3.6式计算: 3)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规范5.3.7式计算: 4)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侧阻力、嵌岩段总侧阻力和总端阻力三部分组成。当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按规范5.3.8式计算 5)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对于符合规范化后注浆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其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式估算: (5.3.10) 式中 Qsk ——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gsk ——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gpk ——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分别为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可按规范表5.3.10取值。 对于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取较低值。 谢 谢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 1 基桩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低的粘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实砂土以及碎石类土层中; 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应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 2)对于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应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并结合饱和状态下的土性指标、经验参数公式估算结果综合确定;对于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可按饱和状态下的土性指标采用经验参数公式估算。 3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设计原则: 1 桩端进入冻深线或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的深度应满足抗拔稳定性验算要求,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 2 为减小和消除冻胀或膨胀对建筑物桩基的作用,宜采用钻、挖孔(扩底)灌注桩。 3 确定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除不计入冻胀、膨胀深度范围内桩侧阻力外,还应考虑地基土的冻胀、膨胀作用,验算桩基的抗拔稳定性和桩身受拉承载力。 为消除桩基受冻胀或膨胀作用的危害,可在冻胀或膨胀深度范围内,沿桩周及承台作隔冻、隔胀处理。 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 1 岩溶地区的桩基,宜采用钻、挖孔桩。当单桩荷载较大,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嵌岩桩。 2 桩端置于倾斜基岩面上的嵌岩桩,桩端应全断面嵌入基岩。 3 当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时,嵌岩深度宜为0.2d或不小于0.2m。 坡地岸边上的桩基设计原则: 1 对建于坡地岸边的桩基,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塌滑体上,桩端应进入潜在滑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桩身主筋应通长配置。 2 建筑物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边坡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进行整治,确保其稳定性。 建筑场地内的边坡必须是完全稳定的边坡,如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有关条款进行整治。 3 不宜采用挤土桩; 4应验算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基桩水平承载力。 地震设防区桩基设计原则: 1 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它非岩石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2 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的回填土应采用具有良好压实性的素填土或灰土、级配砂石分层夯实。 3 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软土时,宜将承台外一定范围内的土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和重庆北滨路项目营销代理竞标方案(17中7页).ppt
- 信立怡高潍坊西部泰华城项目上可行性论证方案.ppt
- 信息工程项的目管理---第十章 项目风险管理.ppt
- 信息监理师考试资三料解析.ppt
- 信息技术教育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观光号之旅 教育信息技术呢学院 教育技术学 2002级.ppt
- 信息技术基础知义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 信息经济与没网络敬葱颅济.ppt
- 信息率失真函数 第等4章— 2.ppt
- 信立怡高潍坊西为部泰华城项目裙你楼商业及塔楼部分可行性论证方案.ppt
- 信息系说统与内部控制.ppt
- 母婴护理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与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2025年研究报告.docx
- 游戏企业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教育机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管理体系实施案例分析报告.docx
- 跨境电商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白皮书.docx
- 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产业链中的应用前景与成本优化报告.docx
- 2025年行政管理语文考试综合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docx
- 基于2025年政策导向的医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策略研究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银发旅居市场,住宿需求洞察与适老化设施配置优化建议报告.docx
- 基于AI情绪识别技术的2025青少年焦虑预防课程开发.pptx
- 2025年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长期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