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六类学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虫分六类学3

20.3主要生物学特性(3) ◆螳螂几乎可捕杀所有的昆虫,甚至会攻击小型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特别喜欢捕食蝗虫、鳞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以及同翅目昆虫。从1龄开始就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性成熟的螳螂一生可交配多次,但在交配时或交配后雄虫常被雌虫吃掉,在交配时即使雄虫的头被吃掉也不妨碍雄虫的有效交配。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0.3主要生物学特性(4) ◆螳螂这种“妻食夫”现象目前有两种解释:(1)是围绕求偶、交配、营养而产生的一种进攻性行为,在此过程中,由于雌性明显大于雄性,因而常见雌食雄。(2)雄性的性成熟早于雌性,在雌虫性成熟前,如雄虫强行交配,则雄性易被食,反之,被食机率明显减少。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棕 污 斑 螳 卵 鞘 低 龄 若 虫 大 龄 若 虫 成 虫 成 虫 交 配 雌 螳 螂 吃 掉 雄 螳 螂 狭 翅 大 刀 螳 中 华 大 刀 螳 21.1概况(1) ◆螳虫脩目是2001年发现的新目,2002年建立。被我国昆虫学者们认为是昆虫界中的“四不象”。 ◆2001年6月,德国普伦市马克斯-普朗克湖沼生物研究所的昆虫学博士生Oliver Zompro访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并查看虫脩目标本,想多发现一些竹节虫新种。 第二十一章 昆虫纲:螳虫脩目 Class Insecta:Order Mantophasmatodea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1.1概况(2) ◆Oliver Zompro看到一个1950年采自坦桑尼亚的类似竹节虫的雄性昆虫标本,这是20世纪80年代,瑞典的Lund大学的Roy Danielsson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发现后,送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的,当时全世界无人认识这种昆虫,Zompro也如此;几周后,一位琥珀采集者送给Zompro一个具有4000-4500万年历史的波罗的海产的琥珀里的化石标本,也像竹节虫。此时的Zompro开始怀疑自己发现了昆虫新目。不久他又在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发现第3个类似的标本(1999年采于纳米比亚的雌性成虫标本),更坚定了Zompro的怀疑。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1.1概况(3) ◆后来Zompro求助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动物博物馆的昆虫系统学家N. P. Kristensen和解剖学家K. D. Klass。从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两方面研究后,肯定了这个新目。后研究发现,南非有人1890年就采到5枚这类标本,1906~1924年间任南非博物馆的馆长还根据这些标本建立了一个新属,放在螳螂目内。 ◆后来,昆虫学家们又先后在南非、坦桑尼亚和纳米比亚等采到了活虫,并进行了饲养观察。到2005年止,世界共发现15种(包括2个化石种),建立了3科12属。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1.1概况(4) ◆2002.5.24.出版的《Science》296 卷1456-1459页上正式发表了K. D. Klass,O. Zompro,N. P. Kristensen和J. Adis的论文。一个昆虫新目从此诞生。 ◆这是自1915年建立蛩蠊目87年后再建立的一个新目,不仅使昆虫学界和动物学界极度兴奋,而且引起整个科学界很大兴趣。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1.1概况(5)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专家Piotr Naskrecki说“这一发现可以与发现活体乳齿象或剑齿虎相媲美。它告诉我们,地球上还有一些像封闭的保护区的地方,保存着少量的、数百万年以前就存在的古老生命 ” 。 国际著名昆虫系统学家Kristensen感叹:“人类对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的了解很有限” 。美国哈佛大学昆虫学家E. O. Wlson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新发现” 。随后,世界数千家网站和我国《参考消息》及 “中国野生动植物网”等许多媒体都作了报道。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21.1概况(6) ◆K. D. Klass 等人(2003)根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螳虫脩进行系统发现和分类研究证明它和螳螂目为姊妹群。 ◆现生的螳虫脩的分布地有纳米尼亚、坦桑尼亚和南非,生活在非洲热带山顶的草丛中。但从波罗里海琥珀中的化石分析,分布在非洲的螳虫脩可能是历史上广泛分布类群的残遗种类。 21.2主要形态特征 ◆体小到中型。略具雌雄二型现象。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上颚具3齿,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触角丝状;有复眼,无单眼。目前发现的种类无翅。跗节5节,基部3节合并,基部4节具附垫。 ◆外形近似直翅目,但缺乏直翅目的共同衍征,似蝗虫,又无跳跃足;前、中足均可捕食昆虫,与螳螂和直翅目中的捕食性昆虫似是而非;它前胸发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