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推空广第一章
黍稷 1.奴隶社会的粗放农业 粗放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工具和技术比较简单,全靠人力,不使用犁铧和畜力,没有灌溉、施肥技术,采用“刀耕火种”的粗放经营,实行土地休耕制,靠自然恢复土壤肥力。 刀耕火种: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齐家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1924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 。共发现遗址350多处。居民经营农业?,种植粟等作物 ,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马等。制陶业发达,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型器物。已出现冶铜业,有铜刀、锥、镜、指环等一类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住房多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屋内地面涂一层白灰面,光洁坚实。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铜犁铧 秦、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北方逐步形成了成套的旱作技术体系,完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农事历,家畜饲养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随、唐至宋、元朝代,我国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还出现了用画烙法治家畜四肢病,系统的耕牛饲养、饲料发酵、家禽强制换羽等养殖技术。 明、清两代我国传统农业技术进一步精细化,良种繁育技术进步,作物品种增多,引进了玉米、甘薯、烟草、马铃薯等新作物,复种、轮作制逐步推广,还出现了“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的生态农业技术。同时,畜牧兽医技术也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家畜填食肥育,家禽人工孵化照蛋施温、马病治疗、养蜂等新技术,我国农业日益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2.劝农政策和劝农官制度 (8)陈振龙家族:甘薯推广世家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推广后,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学曾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 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先薯亭,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 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 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在我国推广甘薯,获得成功。为此,在陈400年祭的时候,郭沫若还写词满江红为祭。 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 (9) 公元16世纪20年代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一部《农政全书》。这是他用了毕生精力,对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政策和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系统总结。在《农政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如在农田水利上介绍“泰西水法”。这在我国农业史上,具有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意义。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50多万字 (10)清朝:“御稻”、双季稻试验推广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令李煦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许多大学的农科都学习美国赠地学院模式,设立农业推广部。例如,金陵大学农林科于1920年成立棉作推广部。 1929年,我国历史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泡沫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47页).pptx VIP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育人故事一等奖:从“心”擦亮星星的光.docx VIP
- (高清版)-B-T 41932-2022 塑料 断裂韧性(GIC和KIC)的测定 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法.pdf VIP
- 上海牛津英语5B知识点汇总.docx VIP
- 华为交换机配置教程(从入门开始)-华为交换机详细教程.pdf VIP
- 机械创新设计第七章 仿生原理与创新设计 .ppt VIP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VIP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中文版-雷泽佳翻译-2024).docx
- 发改价格〔〕670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