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讲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尔顿所依据的原则 ?? 自由:实行道尔顿制的学校,教师依照学生的能力指定作业,而不强迫学生学习相同的功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而没有上课时间表的束缚。在道尔顿制学校中,学生享有下列的自由: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各自学习适当的教材,而不必学习同样的教材。②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计划,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而没有上课时间表的限制。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自己决定学习进度的快慢,而不受其他学生的牵掣。 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依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心理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制度。 由学生自发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行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完成、检查评价几个步骤。 * * * * 第六讲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 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 三、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教会教育的变革 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抨击 提出“打倒孔家店”、“救救孩子”的口号 鲁迅:“上午声光化电,下午打拱作揖”。 (二)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1、教育的个性化; 2、教育的平民化; 3、教育的实用化; 4、教育的科学化。 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三)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1、恢复民初教育方针 2、教育普及化程度有所提高 3、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白话文与注音字母的推广;科学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4、高师与大学的改革 南高师与北大的改革南北响应 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运动 (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晏阳初、陶行知] (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王光祈、匡互生]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胡适、郭秉文] (四)职业主义教育思潮[黄炎培、陆费逵] (五)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任鸿隽、胡适] (六)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余家菊、李璜] (七)教学方法改革运动[俞子夷、廖世承] 三、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 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案”,1922年颁布,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学制确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三年、三年,所以还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 年,从1915-1922,正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势必给学制改革以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 1、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欧洲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自动发展的机会。民族资产阶级出自于办好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更多利润的愿望,迫切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希望劳动者受过一定的教育,成为管理机器的熟练工人。而当时的壬子癸丑学制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2、壬子癸丑学制的不合时宜 过分重视整齐划一 一味模仿照搬日本学制 实施普通教育之学校重复太多 多正系学校,少旁系学校 高等小学校与中学校毕业生之危机 缺乏培养共和国民之精神 {1919年顾树森“对于改革现行学制之意见”《教育杂志》第12卷10号} 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改革 (1)动摇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基。 (2)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外国教育理论的传入和新教育思潮的形成。 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公民教育、平民 教育、工读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 思潮; 在新文化运动前后,重要的教育社团有:中国科学社、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新教育共进社、中华教育改进社、平民教育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4、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创立者是杜威,1919年5月杜威应北京大学、新学会、尚志学会、中国公学四个单位的联名邀请来华讲学,在中国停留两年零两个月之久。被北京大学、北京高师聘为教授,南下北上(11个省及其他几个主要城市),宣传他的哲学和教育学说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在此期间也大力宣传他的主张。相关的各类出版物随处可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最重要的教育思潮,给当时的学制改革运动以深刻的影响 。 5、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直接推动 该会是由各省教育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代表组成的全国性民间教育团体,发起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