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一、针刺法 针法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具有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 1、适应症:中风半身不遂(脑梗塞及脑出血恢复期)、失语、吞咽障碍、面瘫等 2、选穴: ⑴取穴: = 1 \* GB3 ①半身不遂:上肢可取双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可取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丰隆、三阴交、解溪、太冲、昆仑等。 = 2 \* GB3 ②口角歪斜:颊车、地仓、迎香等。 = 3 \* GB3 ③中风失语:内关、廉泉、金津、玉液等。 ④醒脑开窍:双侧内关、人中穴。 操作:以强刺激为主。进针后在浅深层先快速提插捻转5秒钟,将针提至中层以震颤法行针5秒,再在深浅层快速提插捻转5秒后出针。 ⑵针刺方法: ①视患者病情予以不同的补泻方法,病实者每日一次,选4-7穴,病虚者隔日一次,虚者选3-5穴,针后加灸。 ②先针健侧用泻法,后针患侧用补法。 二、艾灸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行气通络、防病保健的作用。 1.隔姜隔盐灸神阙:用于中风后排尿障碍。治疗方法:取神阙穴。食用盐填满肚脐(神阙穴),把生姜切成厚度约0.7~0.8cm,形状近圆形的姜片,其最小直径不小于4cm。将艾绒捏成底面直径约3cm,高约3cm的圆锥体,置于姜片之上。再将姜片和艾绒置于填满食盐的神阙穴上。点燃艾绒,待其全部烧尽,连续灸2壮,每日1次。 2.温和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取穴: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配以少阳经穴位,如肩髃、曲池、合谷、梁丘、足三里、绝骨等穴位。操作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0寸左右进行熏灼,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每日行艾条温和灸治疗,每穴位灸大约5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潮红为度,经治疗10天为一疗程。此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回阳的作用, 3.回旋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操作方法:以艾火一端在皮肤表面作回旋移动,或似执笔画圆形、椭圆形等。 三、耳穴贴压法(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子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醒脑开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方法。 1、适应症: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失眠等。 2、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3、操作程序 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二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二)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只手用探棒(或火柴梗)轻巧轻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可。 三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四临床多采用菜籽、绿豆、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埋留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1~3天,冬季可留7~10天。 五在埋豆期间患者感到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六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二、埋豆前应适当休息。 三、操作:可用王不留行,用大头针圆帽在压痛点处用力下压,出现一凹区,将一粒王不留行放入凹区内,用小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定时按压10~20min加强刺激,增强疗效。 四、微创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出血技术 1、适应症:脑出血,且血肿量 (1).脑叶出血≥30毫升 (2).基底节区出血≥30毫升 (3).丘脑出血≥l0毫升 (4).小脑出血≥10毫升 (5).脑室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脑积水者。 (6).颅内血肿量虽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2、操作:备皮,手术定位:据头颅CT三维立体定位确定穿刺点。消毒皮肤,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麻,采用适当长度的一次性颅脑穿刺针,电钻进针,钻透颅骨后取下电钻、钻头,插入塑料针芯,推至血肿腔后,退出针芯,拧好盖帽,抽吸血肿,一般抽吸量是血肿的2/3左右,最后置管引流,复查头颅CT至血肿量减少70——80%时可考虑拔出穿刺针。 3、中药治疗:根据中风病中医辩证分型选择。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