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恩怨史 德国科学的兴衰.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篇 德 意志生活 的期 望 第 2 页 第 3 页 第一章 埃尔利希:近代化学疗法的奠基人 一个 自然科 学家 必 须 同时身兼将 军和 间谍 两 职。 维尔斯太特, 年 年 月,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附近的朗根 ,我在新的 保罗 埃尔利希研究所揭幕仪式上作了开幕演讲 。我的演讲 采 用历 史传 记 式 的手 法 。演讲 之后 是一个科 学研 讨会 。随 后 ,我 的朋友什未林( ,即保 埃尔利希 的 外孙 ,将埃尔利希的所有档案送给了洛克菲勒大学,这些都是 他在二战后费尽心思才重新得到 的。这些材料使人们无法抗 拒地去利用它们 ,而我正是利用这些新的、以前从未使用过的 资料对这篇 尚未 出版 的演讲稿进行 了修订 。我要感谢位于纽 约塔里敦 的洛克菲勒大学档案 中心给我提供的友好帮助 。 我是一个历史学家 ,仅仅有着有限的 自然科学知识 。尽 管如此 ,我一直在尝试着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几十年 间 的科学史的某些方面 ,我之所 以碰巧介入这一领域 ,是因为我 对 哈伯和爱因斯坦及他们 的朋友 圈的研究 ,以及对他们所处 的政治 科学环境 的研究。我为这些人物着迷 ,特别是他们献 身于 当时看 来还 清 白无污 的科 学 的那种 精神激起 了我 的兴 趣 。人们也许可 以感觉到那种激发他们成就大业 的激情 。我 们不禁会 问,他们献身科学并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那个 第 4 页 时代 的科学气质( )又是什么 ?德 国科学家们能 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作 出开创性的贡献 ,又是什么因素 驱使他们产生这种爆炸式的创造力呢 ? 研究单个科学家 的生平 ,如埃尔利希 的生平,将有助于我 们弄清楚科学进步 的源泉 。他不仅仅是一个天才 ,而且还是 一个代表人物 。尽管他完全专注并投身于他的研究而无心于 周围的世界,但这一世界 以及他 的朋友和对手 却有 助于塑造他的一生 。从他 的 自传 中我们可 以看 出,外部因素 是如何阻碍或促进他 的创造性活动 的。我们对这些相互关系 的理解,或许存在着某种差距:在 自然科学的文献中往往忽略 人文 历史的层面 ;而到 目前为止,历史学家们则对 自然科学 家们的社会政治层面的重要性缺乏关注 。 我知道 ,历史学 同行可能会把我这种着迷于 自然科学家 的人文方面的做法视为落伍 ,这还是最好 的结果 。伟大的生 理学家亥姆霍兹( )曾谈到过科 学 的“内 在的心理历史”,甚至爱因斯坦也强调过 “科学成就与人格的 伟大之间的相辅相成”。尽管人们可以被这种 “内在的”历史 所吸引,但是不要忽略了科学家与智力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 世界之间在早期阶段的密切联系。 充沛 的体力、绝对 的执著、训练有素 的直觉和毅力似乎是 科学家生命中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他们也遭遇了危险和失望。 在 世纪初期 的德 国,有许多研 究天才 。“天才 ”一词在德语 里有着特别的寓意,甚至带有一点恶魔的气息,一种神秘的力 量和 能量;一个 天才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都被 认为拥有一个特定的弱点,一种不稳定性,他们的生活常常伴 随着危险并且 总是和一些麻烦纠缠不清 。恰恰是在 同一时 代 ,托 马斯 曼(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