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莺莺是怎样打赢官司的.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偶记二     莺莺是怎样打赢官司的    张生与莺莺已有婚约,但他在叔父逼迫之下,毁约另聘。莺莺一纸诉状告到官府,打赢了官司。这里交代一下:此张生、莺莺不是由红娘传书、西厢待月的张君瑞、崔莺莺,而是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巻《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里张浩和邻女李莺莺。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宋朝西洛才子张浩自幼清秀聪慧,长大后更是容貌俊朗,才思出众,且家财数万,富甲乡里。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但都被张生谢绝,他说,不遇出世娇姿,宁可终身不娶。一日,张生与好友在府第后花园内饮酒、吟诗,时当仲春,桃李正芳,牡丹花放,嫩白妖红。忽然看见一位绝世佳人带一侍女,来到花园赏花。张生一问,方知是邻居李莺莺,二人自幼一起嬉戏。因家教严格、礼法限制,随着年岁增长,莺莺便不再随便出门。时隔数年,今日一见,互生爱慕之心,各以随身物品赠送对方,作为定情信物,张生还在莺莺的手帕上题诗一首,表示二人约定终身。数日后,与张李两家都有来往的尼姑惠寂在莺莺父母面前提及莺莺婚事,但莺莺父母说女儿尚幼,待后再议。自此以后,张生和莺莺经惠寂传达,多次互通书信,诉说衷肠,各表非对方决不婚、娶之意。谁知莺莺父亲官职调动,举家搬居河朔,一去两年。张生抱恨怀愁,度日如年。一日,叔父召见张浩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由我为你主婚,与孙氏结亲。”张生素来畏惧叔父赋性刚暴,不敢抗拒,又不敢明言私约莺莺之事,于是延请媒妁,与孙氏议婚。正在张、孙两家商议婚姻之时,莺莺父亲任满归来了。张生请惠寂告诉莺莺:“实被叔父所逼,负心违愿,痛彻心髓!”莺莺知道张生心意后,到河南府向龙图阁待制陈公递上一纸诉状,状告张生违背前约。 按常理,莺莺的官司嬴不了,因为古时婚姻讲究的是三媒六证,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张生与莺莺纯属私约,既无父母之命,也无媒妁之言,官府不可能支持。但是陈待制在了解双方意愿之后,作出如下判决: 花下相逢,已有终身之约;中道而上,竟乖偕老之心。在人情既出至诚,论律文亦有所禁。宜从先约,可断后婚。 判词大意是,双方花园相逢,已经有约在先,中途发生变故,违背了他们白头偕老的心愿。虽然法律条文对此并不认可,但二人心意至诚,故准予依从前约。陈待制支持了张生与莺莺的婚姻。官司嬴得出乎意料,究其原因,虽有男女双方心意坚决、莺莺父母支持等因素,但我认为,莺莺的状子写得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诉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经据典,证明婚姻并非一定要通过媒证。她举出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凤求凰、贾午与韩寿偷香的历史典故,她们都没有经过媒人介绍,自己物色的郎君,因为男方人选都非常优秀,卓文君和贾午不但没有受到世人贬低,反而青史标名。第二部分写相识相爱情况,自己两年前仰慕张浩才名,私许终身,二人约定偕老百年,誓不变更。第三部分写请求,认为虽然有法律对婚姻有规定,但是国家礼制是顺应人情,请大人明断,否则男孤女寡,终身无依。这一段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肺腑,谁看了都会受到感染。估计龙图阁陈待制也被这份状子打动了,才做出上面的判决。 相比而言,我们有些民事诉状写得远不如莺莺,以致增加诉讼难度,甚至带来败诉后果。为什么写好诉状这么重要? 首先,诉状是给法官看的,一份有文采、重情感的诉状,法官看后,激起感情共鸣,初步产生你的态度诚恳、事实可信、诉求合理这样一种感觉。在情理重于法理的情况下,一份充满感情打动法官的诉状对打赢官司起到不可估量的任用,即使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环境下,入情入理、恰到好处的诉状,也会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起到重大影响。相反,一份粗野、暴戾的诉状,会给法官一个蛮不讲理的感觉。最典型的莫过于一个当事人因上诉状而被拘留,事情发生在2009年,深圳一陈姓男子不服福田法院一审判决,但在上诉状中事实与理由一栏,仅写了一个“操”字。法官要求陈某某到法院作出情况说明,修改上诉状。但陈某某明确拒绝:“不更改。”同时也没到法院作出解释。鉴于陈某某在诉讼文书中使用粗俗、下流的语言,侮辱司法工作人员,且无悔改之意,其行为已对民事诉讼构成严重妨碍,故决定对陈某某实施15天的处罚。 然后,诉状还要给对方(被告)看。许多纠纷发生在熟人当中,没有绝对正确的一方,如果都能心平气和,就有调解的希望。但是由于原告图一时痛快,诉状用语咬牙切齿、剑拔弩张,就会失去和解良机。譬如农村土地纠纷,明明自己当初不要田给了别人,现在受利益驱动又想要回,但丝毫没有谦和、协商的姿态,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试想,对方看了这样的起诉状,会作何感想?其实,人心自有一杆秤,过分巧舌如簧,没有真心诚意,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即使是木讷少言的人,内心也有是非的衡量。有一名被告,看到原告诉状说他未经同意擅自将其承包田开挖成鱼塘,末尾还有“非法侵占”、“依法讨还”云云,惹得被告生气,堵死了调解通道。 当然,起诉的前提是维护合法权益,希望利用诉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