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州一模理物理试卷
台州市2015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2015
2015.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答案,第Ⅰ卷、第Ⅱ卷答案必须填在答案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题 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4.众多的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第15题图15.如图所示,两竖直木桩ab、cd固定,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a、c端, 绳长L,一质量为m的物体A通过轻质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中间,静止时轻绳夹角为120o。若把轻绳换成自然长度为L的橡皮筋,物体A悬挂后仍处于静止状态,橡皮筋处于弹性限度内。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图
A.轻绳的弹力大小为mg
B.轻绳的弹力大小为2mg
C.橡皮筋的弹力大于mg
D.橡皮筋的弹力小于mg
16.如图所示,斜面顶端在同一位置的三个光滑斜面AB、AC、AD,均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负电的绝缘物块,分别从三个斜面的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设滑到底端的时间分别为、、,则
A
A
B
C
D
第16题图
A.== B.>>
C.<< D.无法比较
17.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的演示实验,用一根金属丝、一节电池、一块磁铁,可以做一个电动机.先把电池的负极和磁铁连起来,再用金属丝把电池的正极和磁铁连接起来,放开金属丝,金属丝就会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7题图
A.
金属丝转动的动力是安培力
B.
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C.
电源消耗的总功率等于金属丝转动的机械功率
D.
无论磁铁的哪一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金属丝的旋转方向均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得得0分。)
18. 我国云南省某些地方现在仍依靠滑铁索过江,如图甲所示。把滑铁索过江简化成图乙的模型,铁索的两个固定点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间的水平距离为L=80m,绳索B点与A竖直距离为h=8m,绳索的长度为100m,已知一质量M=35kg的学生,背着质量约为m=5kg的书包,借助滑轮(滑轮质量不计)从A点静止开始滑到对岸的B点,假设滑轮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12N,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图甲 第18题图乙
A.滑到最低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B.该同学到达对岸的速度为10m/s
C.相同体重的两位同学,身高高的同学到达B点的速度大
D.若该同学想从B返回A,在B点的初速度只需要10m/s
第19题图19.航母上飞机弹射起飞是利用电磁驱动来实现的。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当固定线圈上突然通过直流电流时,线圈左侧的金属环被弹射出去。现在固定线圈左侧同一位置,先后放有分别用横截面积相等的铜和铝导线制成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闭合环,已知电阻率。合上开关S的瞬间,则
第19题图
A.从左侧看环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
B.铜环受到的安培力大于铝环受到的安培力
第20题图C.
第20题图
D.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不能向左弹射
20.如图所示,正四棱柱EFIJKHLZ所在的空间中存在一个匀强电场,其中E、F、I、Z四点电势φE=5V,φF=8V,φI=12V,φZ=6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点的电势为5V
B.电场强度方向一定与I、K两点的连线垂直
C.E、K两点间电电势差与I、L两点间电势差相等
D.把2C正电荷从F点移到Z点,无论何种路径,都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4J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题 共180分)
21.(10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 B.等效替代??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理想化模型
(2)图甲是小明同学某次实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