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电话动态图示之舒适感研肝究50.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动电话动态图示之舒适感研肝究50

;1;動機 行動電話硬體機能提升 行動電話圖示表現多樣化 從動畫圖示到動態圖示的使用 目的 動態好比圖示的身體語言,能影響使用者的主觀感受 舒適感是契合心理愉悅的最基本條件 將動態效果物理量加以定義探討與舒適感間的相關性;2;動態的物理性定義 根據Vaughan( 1997 )的相關研究,可整理出路徑( path )、範圍( area )、方向( direction )與速率( speed )等四項動態的物理屬性。;動畫準則(Lee、Forlizzi、Hudson,2002 ) 1.漸入與漸出 2.弧形移動 3.間接動作 4.擠壓與延展 5.準備動作 6.慣性動作 圖示動態種類(任永貞,2001 ) 1.互動 2.移動 3.閃爍 4.漸變 5.旋轉 6.切換;動態與情緒 Bacigalupi (1998)表示動態效果與使用者的情緒感受相依,使用者會因為移情作用而對動態效果存在特定的情緒感受,同時動態形式的細微變化將牽引著使用者的情緒走向。;最適化 最適化(Optimum)根據牛津字典的解釋是最佳與最合適的意思(Best or Most Favorable),而最適化選定是一種決定「最佳」的程序。所謂最佳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最佳只是針對所有依據的準則而言,不管是主觀或客觀的。 ;3;變異數分析 ;圖示動態形式與物理屬性定義 本研究依據前述學者之論點並考量動態形式應用於行動電話選單介面設計時的適用性,定義了「左右移動」、「左右搖擺」與「前後縮放」三種基本動態形式,並以路徑、範圍、方向與速率等四項物理屬性來加以描述。考量圖示動態的特性與設計師使用上之便利性,將「範圍」修改為「動作幅度」;速率則以「動作變化量」來替代。;三種動態形式示意圖;實驗樣本與環境配置製作 實驗圖示製作 手機螢幕尺寸選擇 本研究參考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Nokia行動電話,以其市售手機之最小螢幕尺吋(約三公分見方,十五吋CRT顯示器上顯示約為107×107像素)為基準 圖示大小:26×20像素。 圖示種類選擇 援用姚美玲(2004)的研究調查,使用者最常用功能為接聽或撥打電話,本研究再整理八隻行動電話主選單上的圖示,考慮行動電話較常用之功能與降低實驗變因的目的下,最後挑選出造形較簡潔的「信件(訊息)」圖示來製作作實驗樣本;手機外型不列入樣本製作上的考慮。 避免色彩因素影響調查結果,樣本均為黑白單色 實驗環境設定 螢幕畫面中央白色區域模擬行動電話的螢幕尺寸,並配置於亮度128的灰色底上(灰階影像的亮度值,範圍為0到255),畫面下方的文字顯示動態變化量的數值資訊 本次研究採用之實驗設備為P4等級電腦一台搭配十五吋平面CRT顯示器,顯示器的解析度設定為1024*768像素,更新頻率為85HZ 實驗環境的照明為一般日光燈。受測者與螢幕距離約為三十公分,就座後調整其座椅高度,使其視線直視實驗樣本。;實驗樣本圖示;實驗階段一、具舒適感的「動作變化量」調查 受測者與受測內容 以便利抽樣方式邀請30位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之學生進行測試 利用三種動態形式搭配不同動作幅度,並以舒適感為判斷標準,調查各樣本的「最適動作變化量(感覺最舒適的動作變化量)」、「最大動作變化量(在不產生不舒適感覺的情況下能夠忍受的最大動態變化量)」與「最小動作變化量(在不產生不舒適感覺的情況下能夠忍受的最小動態變化量)」;動作幅度設定 動作幅度的設定上,本研究邀請五名設計師組成專家小組,按照其動態圖示的設計經驗,以集體討論方式決定。 「左右移動」的動作幅度由左右移動各1像素開始,每次增加1像素,直到動作幅度到達10個像素後,改為一次增加2個像素,直到動作幅度達20個像素止,共得十五個樣本。「左右搖擺」的動作幅度由左右各搖擺4度開始調整到46度為止,調幅單位為每次增加2度,共得二十二個樣本。「前後縮放」則由縮放倍率6%調整到50%,調幅單位每次增加2%,共得二十三個樣本。;施測方式 「最適動作變化量」調查: 由實驗者逐步控制動作變化量的升降,並記錄受測者感覺最舒適的動作變化量數值。 「最大動作變化量」調查: 由上個實驗中受測者所決定的的最適動作變化量開始往上逐步增加,直到受測者感覺不舒適,才由研究者記錄該動作變化量數值。 「最小動作變化量」: 從受測者所決定的的最適動作變化量開始往下逐步減少,直到受測者感受到不舒適才紀錄該數值。;迴歸分析 將調查結果以動作幅度為自變數,動作變化量為依變數投入回歸分析,以建立動態圖示在「最適」、「最大」與「最小」動作變化量的預測模式,分析結果發現三次迴歸曲線(CUB)的判定係數皆為最高,但與線性迴歸(LIN)的結果相差不大。考量模式使用的方便性,本研究將以線性迴歸的結果建立預測模式。;實驗階段二、最適動作幅度調查 將實驗一

文档评论(0)

173****1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