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蒹葭与湘夫人比照解读.docx
《蒹葭》与《湘夫人》比照解读
摘要:先秦时代的《诗经·秦风·蒹葭》与《楚辞·九歌·湘夫人》是汉民族文学里影响深远的爱情诗。通过比照阅读分析两诗在艺术表层形式和文化内涵及最终指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重叠,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意象模本和典范意义。
关键字:蒹葭;湘夫人;文化内涵:艺术表达
先秦时代的《诗经·秦风·蒹葭》与《楚辞·九歌·湘夫人》是汉民族文学里影响深远的爱情诗。两诗有相似的主题倾向和意象选择,在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存在区别和联系。通过比照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上古人民抒发感情的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展示了人类对自由、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痛苦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生命状态的渴望。
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
《蒹葭》和《湘夫人》分别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部巨作《诗经》与《楚辞》。《诗经》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被认为是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2500年前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风”,它产生于民间,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广为流传,是上古时期青年男女的真情流露。《蒹葭》就是其精华所在。
而楚辞作为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反映了楚地独特的文化形态,其中《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祀歌加工改写而成。《湘夫人》则是屈原在楚地流行的古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把原来抽象的神的概念,创造成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学形象,并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念和未能相遇的无限惆怅,为后世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
二、蒹葭白露,洞庭秋风——“千古伤心之祖”
清人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卷八中说,《楚辞·九歌·湘夫人》和《诗经·秦风·蒹葭》二诗,应该同是“千古伤心之祖”。两首诗歌中所呈现的意象和情致,同样的苍凉凄动、哀婉动人。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句与词多重复,虽结构简明单纯,由采取铺叙之法,仅仅描写了秋苇、秋霜、秋露、秋水和一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伊人及其执着的追求者,但却写的悲凉感人。寥寥几笔,却在黯哑的色调、寂静的环境和默默无语的人物中,将真挚的情谊和浓重的失望表达的淋漓尽致。
《湘夫人》则通篇以想象与现实的交织,感情与景物的相融来体现情感。诗歌开始两句,湘君想象着湘夫人从北渚践约而来,然而这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所以“目渺渺”而难见,空留下无限的哀愁和难言的懊恼惆怅。全诗开篇就就笼罩在凄清的氛围里,然后用归鸟、渔家来反衬湘君由于苦苦等待而涌起的惆怅失意的心情,接下来湘君用各种芳香的兰草唤起对湘夫人进一步的思念。层层推进和深入,感情发展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把湘君失落、怅惘的心理烘托的丰富而细腻。二者都无愧于“千古伤心之祖”的声誉。
三、一样的情愁——《蒹葭》与《湘夫人》之异中寓同
1.秋日哀伤
农耕时代的民众对秋有独特的情感体悟,自觉地将生命流逝和草木枯荣的认知相对应,使“秋”成为“愁”的代名词。两则诗歌中的情节都发生在深秋时节。诗句中也在极力渲染深秋时节凄清渺茫的气氛,构成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秋日之景,秋风、白露、寒霜等,都被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无不具有悲凉的愁绪,并和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合,渲染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无边惆怅与苍凉的秋色、美人冰清玉洁的形象和有情人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心态融为一体,读来哀而不伤、清新自然。
2.在水一方
从人类生存环境和情感认知来看,水始终在文化心理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古时人类总是泽水而居,水边是男女相会的处所,水又是古人难以克服的交通障碍,因而把男女相恋的艰难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中就成为一种文化审美。
两首诗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抒情主人公的失落情感而是他们所创作的“在水一方”——即可望而不可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其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诗中的伊人和湘夫人都没有具体形象可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和困境,所以凡是世间一切因阻隔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寻,在这里都可以发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把这视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的一切难以企及的艺术范型。
3.美人意象
从两篇文章的接受史和接受者心理来看,大多数读者都愿意将“伊人”和“湘夫人”看作美丽的女性兼主人公的爱人,将对其的追求和等待视作对恋情的付出和奉献。《蒹葭》中的伊人始终飘忽不定如雾里看花,尽显朦胧含蓄之美,而湘夫人在全篇未曾露面,却已使得湘君神魂颠倒。两者的出现都具有强烈的魅力,吸引着读者的追寻。所以此时的美人已不单指具体的人物或事物,而是成为作者心中的“心象”,可指朋友、贤臣、明君,种种世间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贤才难觅、挚友难寻、情人难得、前途渺茫、理想失落等涵盖人类所有失意情感活动的共同模式。屈原作品中的“求女”意蕴则更加明显深刻,蕴含着君臣遇合。反复的“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