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供热与锅炉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第33卷 第5期 山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5
2018年 10月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ct. 2018
DOI:10.12077/ sdjz.2018.05.015
供热与锅炉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1ꎬ2ꎬ∗ 1ꎬ2 1ꎬ2 1ꎬ2
张林华 ꎬ徐琳 ꎬ 曲云霞 ꎬ崔萍
(1.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ꎬ山东济南250101ꎻ2.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供热与锅炉综合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ꎬ其教学体系是否合
理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主要基础ꎮ 文章结合国内部分高校课程设计现状调研及
多年课程设计教学总结ꎬ描述了供热与锅炉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ꎮ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ꎬ从
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进度安排、组合式教学团队的构建、课程考核标准的调整等方面ꎬ进行了综合课程设计的
教学改革研究ꎮ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ꎻ供热与锅炉ꎻ课程设计ꎻ教学改革
- - -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7644(2018)05 0090 05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design of
heating and boiler: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1ꎬ2ꎬ∗ 1ꎬ2 1ꎬ2
Zhang Linhua ꎬXu Lin ꎬQu Yunxia ꎬet al.
(1. School of Thermal EngineeringꎬShandongJianzhu UniversityꎬJinan250101ꎬChinaꎻ2. Key Laboratory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for BuildingsꎬMinistry of EducationꎬJinan 250101ꎬChina)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design of heating and boil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Whether the
teaching system is reasonable or notꎬ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main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Combined with field research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year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ummaryꎬ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