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 PAGE 87頁 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 PAGE 85頁 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夫蘭克-赫茲實驗 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夫蘭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哈裏大學的G.赫茲(Gustav Hertz,1887―1975),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原子受電子碰撞的定律。 夫蘭克-赫茲實驗為能階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對波耳的原子理論是一個有力支援。夫蘭克擅長低壓氣體放電的實驗研究。1913年他和G.赫茲在柏林大學合作,研究電離電勢和量子理論的關係,用的方法是雷納德(P. Lenard)創造的反向電壓法,由此他們得到了一系列氣體,例如氦、氖、氫和氧的電離電勢。後來他們又特地研究了電子和惰性氣體的碰撞特性。1914年他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們的結論是: (1)汞蒸氣中的電子與分子進行彈性碰撞,直到取得某一臨界速度為止; (2)此臨界速度可測準到0.1伏,測得的結果是:這速度相當於電子經過4.9伏的加速; (3)可以證明4.9伏電子束的能量等於波長為2536?的汞譜線的能量子; (4) 4.9伏電子束損失的能量導致汞電離,所以4.9伏也許就是汞原子的電離電勢。 夫蘭克和G.赫茲的實驗裝置主要是一隻充氣三極管。電子從加熱的鉑絲發射,鉑絲外有一同軸圓柱形柵極,電壓加於其間,形成加速電場。電子多穿過柵極而被外面的圓柱形板極接受,板極電流用電流計測量。當電子管中充以汞蒸氣時,他們觀測到,每隔4.9伏電勢差,板極電流都要突降一次,如圖25-1。如在管子裏充以氦氣,也會發生類似情況,其臨界電勢差約為21伏。 圖25-1 每隔4.9伏電勢差,板極電流都要突降一次 夫蘭克和G.赫茲最初是依據斯塔克的理論,斯塔克認為線光譜產生的原因是原子或分子的電離,光譜頻率?與電離電勢V有如下的量子關係:h?=eV。 夫蘭克和G.赫茲在1914年以後有好幾年仍然堅持斯塔克的觀點,他們相信自己的實驗無可辯駁地證實了斯塔克的觀點,認為4.9伏電勢差引起了汞原子的電離。他們也許因為戰爭期間資訊不通,對波耳的原子理論不甚瞭解,所以還在論文中表示他們的實驗結果不符合波耳的理論。其實,波耳在得知夫蘭克-赫茲的實驗後,早在1915年就指出,夫蘭克-赫茲實驗的4.9伏正是他的能階理論中預言的汞原子的第一激發電勢。 1919年,夫蘭克和G.赫茲表示同意波耳的觀點。夫蘭克在他的諾貝爾獎領獎詞中講道:“在用電子碰撞方法證明向原子傳遞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這一科學研究的發展中,我們所作的一部分工作犯了許多錯誤,走了一些彎路,儘管波耳理論已為這個領域開闢了筆直的通道。後來我們認識到了波耳理論的指導意義,一切困難才迎刃而解。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工作所以會獲得廣泛的承認,是由於它和普朗克,特別是和波耳的偉大思想和概念有了聯繫。” 夫蘭克1882年8月26日出生於漢堡。他在這裏上了威廉中學後,在海德堡大學學了一年化學,後來又在柏林大學學物理。在這裏,他的主要導師是瓦爾堡和德魯德(P. Drude)。1906年在瓦爾堡的指導下,1902年入柏林大學學習物理學,1906年獲博士學位。在法蘭克福大學擔任助教不久,又返回柏林大學任魯本斯(H. Rubens)的助教。1911年獲得柏林大學物理學“大學授課資格”,在柏林大學講課直到1918年(由於戰爭而中斷了教學。戰爭中曾獲一級鐵十字勳章),後成為該大學的物理學副教授。1917年起任威廉皇帝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分部主任。1921年受聘為格丁根大學教授,並擔任第二實驗物理學研究所主任。1933年為抗議希特勒反猶太法,夫蘭克公開發表聲明並辭去教授職務,離開德國去哥本哈根;一年後移居美國,成為美國公民。1935-1938年任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物理系教授。1938年起任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直到 1949年退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與研製原子彈有關的工程;但與大多數科學家一樣,他反對對日本使用原子武器。在芝加哥大學期間,夫蘭克還擔任該校光合作用實驗室主任,對各種生物過程、特別是光合作用的物理化學機制進行了研究。 1964年夫蘭克在訪問格丁根時於5月21日逝世。 G.赫茲l887年7月22日出生於漢堡。他是電磁波的發現者H.赫茲的姪子。赫茲在漢堡的約翰尼厄姆學校畢業後,於1906年進入格丁根大學,後來又在慕尼黑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911年畢業。1913年任柏林大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助理。由於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赫茲於1914年從軍,1915年在一次作戰中負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