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用的知识往往美好的
无用的知识往往是美好的
博物君有774万粉丝,这在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是了不起的吸引力,但赋予他这种能力的却是一个古老而晦涩的学科―博物学。在网络上作为“博物君”出现的《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张辰亮,是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他在生活里践行着这种达尔文时代的观察世界方法―工地里的银毛泥蜂,菜市场里的蛤蜊,陪老婆产检时医院鱼缸里的海胆,还有趴在自家纱窗上的螳螂,都是他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人加入了他的队伍,那么这些人所凝视的小世界,究竟有什么名堂?
下载论文网
人物PORTRAIT = P张辰亮 = Z
P:博物君有774万粉丝,但是字典里对博物学的解释是,这是一门以自然为研究主体的古老而没落的学科。博物学到底是在没落,还是在流行?
Z:其实到现在,中国也没有一个叫做博物学的专业。博物学曾经存在过,在100多年前的西方,像达尔文这些生物学家,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想探究动物和植物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彼此的分界在哪儿,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就是传统的博物学。
昆虫爱好者都喜欢传统博物学,因为它需要你跟自然直接接触,到野外观察,天天跟虫子在一起。像达尔文什么都研究,研究兰花,研究藤壶,还研究达尔文雀。虽然研究不算特别深,但涉猎范围广。分类基础就是这样奠定下来的。咱们现在知道人类是哺乳动物,鲸的习性是什么,这都是博物学干的活儿。
到了今天,科学家的研究领域都很窄。比如说我们搞昆虫的,只研究一个目里面的一个科,在这个科里他是专家,但拿一个别的科的虫子他可能都不认识。现在流行搞分子分类学,分析DNA,判定亲缘关系。我去过分子实验室,一个大机器在里面,一堆离心管在那儿转,全是瓶瓶罐罐,跟搞化学实验似的。以前实验室里全是标本,堆成山的虫子,但现在已经跟虫子没什么关系了,是跟数据在一块儿。
我还是喜欢直接跟自然打交道的博物学。算是好奇心吧,我对身边的生物感兴趣,就想把它们分清楚。虽然跟国计民生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我想还是需要有一些看上去没什么用的学科存在。
P:博物?W最想传递出的讯息是什么?
Z:现在人们对动物有很多社会化的情感。比如,大家觉得猫和狗是正常的宠物,但如果我养个蜥蜴,就不那么正常。在我看来可不是这样。我以前养蜥蜴,特别干净,不咬人,不掉毛,也不用跟它天天交流感情。它自己活自己的,你只要喂它就行了。这不就是一个完美的宠物吗?可现在整个社会都说蜥蜴可怕,冷血动物。前段时间看新闻,丈夫把新婚妻子杀了,新闻就写丈夫平时在家养蜥蜴,好像跟这个有关系似的。我当时看了挺生气的,我觉得这个观念需要改变。
在我看来,动物世界不应该有谁高谁低,分什么高低贵贱。前段时间有个事,一个小区树上挂了一个死的动物。一开始以为是流浪猫,大家狂发微博,说太残忍了,怎么能弄死猫。结果仔细一看,是只黄鼠狼,大家态度马上变了,哦黄鼠狼啊,那没事了。
我觉得现在猫被宣传得太厉害,大家都觉得它很可爱,可动物都是一样的。要我说,猫可能还比别的动物更烦人一点。猫挠人,在家里到处乱挠,放到野外还会抓鸟吃,就算不吃,也可能会把抓来的动物折磨弄死。它不是一个完美的宠物。但现在社会资源太集中在一两种动物上了,也不是好事。所以我的工作就想告诉大家,其他动物也都有值得被喜爱的地方。
P:一个博物学家对待动物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Z:我们是喜欢,但不是盲目地喜欢。像我喜欢昆虫,可是我出去逮昆虫做标本的时候,该扔毒瓶里我也扔。有时候你看标本上插一堆针,也挺惨的,但我觉得有时候不用有那么多情感在里面,你不抓它,它也会遇到别的敌人,生命就是这样。
P:《海错图》是明末清初浙江人聂璜绘制的海洋生物图谱,里面有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的画作,这算是他的博物学记录。我看到你从2015年开始重新考证书中的生物,出版自己的《海错图笔记》。有没有哪些生物的命运变化让你印象最深?
Z:现在的生物,几乎没有一种是比古代过得好的。以前中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这四种现在基本上没有渔汛了。
在聂璜的书里专门有一个大跨页,画的就是大黄鱼。他还给它写了一个“赞”,“海鱼石首,流传不朽,驰名中原,到处皆有”,就是说那时候,大黄鱼特别多,住在水边的人家一开门,站在门口都能听到大黄鱼的叫声。聂璜认为大黄鱼是不可能吃得完的。可是1950年代后大肆捕捞,活了几亿年的东西,20年就没了。现在咱们吃的都是人工养的大黄鱼,野生大黄鱼想逮一条都很难。这跟清朝写的“赞”一对比,就觉得特别感慨。
当然,也有数量增多的。现在梭子蟹数量很多,也很便宜,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们的环境变好了。过去的梭子蟹生活的环境什么样?绕过这块小礁石,又能碰上一片漂亮的珊瑚,藻类植物也环绕周围摇摇摆摆,好比活在郁郁葱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部分真题(A类).pdf VIP
- 校园消防安全台账范本.docx
- 2024版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样本.doc VIP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科利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PC工法桩专项施工方案 .doc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pdf VIP
- JT_T 410-2022CN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pdf
- 标准图集-22TJ310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列产品-下册.pdf VIP
- 汽车基础知识在线试题答案2.pdf VIP
- 地质勘查坑探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