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地手工业经济3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个体手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流通手工业和为买主或工厂进行加工的手工业。以后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的代表部门: 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 6、影响: ?标志着封建制度趋向衰落。政治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经济上冲击着封建经济的统治基础, ?思想上导致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7、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原因: (1)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本原因) (2)市场:国内--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国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资金:地主、商人不扩大再生产; 劳动力: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 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发展过程: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由官府垄断 2、特点: ①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供官府 和贵族使用 ②制作工艺高超性,代表当时生产的最高水平,一直保持世界 领先地位, ③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主要成就: 4、评价: 优点: ①生产规模巨大,水平高、技术领先; ②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赞誉。 局限性:①技术发明和革新不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③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家庭手工业与封建小农经济紧密相连,属于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是这个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2、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①主要供民间消费,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明朝中后期,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随之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②艰难经营的原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官营手工业的压制;“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三、资本主义萌芽: 1、概念: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过程。 2、产生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政府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3、时间、标志: 时间:明朝中后期 标志:机户与机工雇佣关系的产生 4、产生途径: 一种是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 另一种是富商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生产。 5、特征: ①微弱、稀疏,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生产部门,地区性和 部门不平衡性 非常突出; ②始终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1.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