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成良好习
PAGE
PAGE 5
养成良好习惯,铸就艺术人生
养成教育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科学实施
同学们跨入财经学校的大门,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胸怀着成功的梦想。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同学的回答可能有多种。那么我想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和同学们一起探寻成功的奥秘。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从年复一年的记录中,人们看到早春的冰雪解冻了,柳树发芽了,三月的桃花开了,五月的石榴花火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更为可贵的是,竺可桢从记录中找到了我国气候变化的规律,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晚年,他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
竺可桢先生的人生的成就从何而来呢?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竺可桢先生的人生的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等等,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因为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养成了各种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们提倡养成教育,什么是养成教育呢?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也是管同学们一辈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一个拥有各种良好习惯的人,往往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而这个人的高素质往往是由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可能想象一个习惯于满口粗话的人,有人会认为这个人会具有良好文明素质;一个从来没有锻炼习惯的人,人们会认为这人会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例子举不胜举。所以说,养成良好习惯对我们一生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作为一个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铸就我们的艺术人生,到达成功的彼岸?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对我们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规划,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由良好的习惯培养出社会对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眼)观察能力、(脑)创想能力、(手)造型设计表现能力。从职业能力需求出发,重点培养同学们的处处留心的观察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随时随地勤于练习的习惯。
成功的第一个奥秘:养成处处留心观察、深入体验生活的习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事艺术的人,首先要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对生活中人、事、物具有敏锐视觉的人,有敏感嗅觉的人,有丰富联想的人,有奇妙创想的人。
唐代诗人杜甫在诗歌《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其中有一句诗,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于作者感伤社会动荡给百姓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痛,看到花朵上滴下的露珠,如同看到百姓溅落的泪;听到树上的鸟叫,如同听到离别的人凄厉哀号,使人惊心动魄。诗人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诗人不但有一双洞察浮世的慧眼,更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圣人之心,用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古绝唱写下自己所看、所感,不愧为诗圣。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正是文同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在头脑中有了成熟的构思,才能“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抗战时期,又一次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在昆明给学生们上课,他讲的是自己画的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位妇女正在惊慌失措的奔跑,背后是一片瓦砾和日军飞机投下的不断爆炸的炸弹。在她的背上背这一个小孩,头被炸没了,妇女却不知道,只顾得拼命奔逃。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被画面的惨景震撼了,甚至有同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