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锂电问题
1充放电倍率问题:首先,讨论倍率的时候,得分清全电池和半电池。半电池的负极是锂片,容量远远高于正极,所以整个电池的额定容量是由正极决定的。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容量相差不多,整个电池的额定容量是由正极负极共同决定的。且几乎所有电池的容量都是与温度有关的,所以不同温度下额定容量也不一样。其次,倍率实际上是指充放电的电流密度,只不过这个电流密度换算成了电池的额定容量的倍数。看一下充放电电流密度的单位mA/g,容量的单位mAh/g,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为1 mA/g * 1h=1 mAh/g。额定容量是150mAh/g时,如果1C,电流密度就是150mA/g;nC,电流密度就是n*150mA/g。综上:(1)标准测试里面的C和通常充放电里面的C是实际一样的,都是电流密度,只是值不一样。(2)以1C很快放完,因为电流密度没变,仍然是1C。
2极化:极化包括浓差极化、
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是电极极化的一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称为电化学极化。其特点是;在电流流出端的电极表面积累过量的电子,即电极电位趋负值,电流流入端则相反。由电化学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活化超电压。电化学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由于电荷传递缓慢而引起的极化(阻抗)。
小木虫:极化现象时化学电源中的重要问题,而对于锂电池极化现象的理解大家经常存在偏差,本人就锂电池极化现象的理解如下:
锂电池放电过程电压平台的降低主要受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的影响,而极化电阻正是由于锂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引起,锂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主要分为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电化学极化主要是由于锂电池发生化学反应时电极的活化能引起,表现在BV方程的计算,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电极活性颗粒表面发生的化学放电速率相比电子迁移速率稍慢,从而使中负极颗粒表面实际电位偏移平衡电位,引起活化极化,这种极化现象主要有电极电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决定;浓差极化现象顾名思义是由于浓度差引起的,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极颗粒内部Li+迁移速度相比电解液很小,一般认为电极内部扩散是Li+扩散速率的控制步骤,由于Li+在电极颗粒内部的迁移速率远小于其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引起浓差极化现象,会进一步加剧正负极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一个现象就是锂电池放电升开始时电压的出现较快的下降(不是突降)以及放电结束后出现的较快(注意不是突)的回升,这正是由于Li+在电极内部迁移的迟缓性而引起的浓差极化现象导致的。此处强调的放电初始的突降和放电结束的突升是由于欧姆压降及活化极化引起。响应时间上,欧姆极化活化极化浓差极化
3电池恒流充电,电压升高,恒压充电时,电流越来越小的原因:给电池充电时,外电路提供的电压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克服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的方向刚好与外电路相反),第二部分用来克服整个电路中的各种电阻之和,形成电流。
随着电池的充电,正极材料的化合价越来越高,电动势也越来越大,负极则反之,锂离子内部正负极之间的电动势就越来越来大,也就是第一部分的电压值越来越来大,那么要保证恒流充电,整个外电路的电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也就必须越来越大。同样恒压充电时,第二部分的值会越来越小,所以电流就越来越小了。
电流*内阻=极化电压
4电化学测试可以得到些什么信息。
循环伏安:确定反应是否可逆,判断扩散或者吸附反应。计算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
交流阻抗:判断极化。界面研究方法,研究产生极化的原因是否来源于材料溶液界面。
5双电层: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在电极的金属-电解质的两相界面存在电势,同样将产生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其总厚度一般约为0.2-20纳米。电极的金属相为良导体,过剩电荷集中在表面;电解质的电阻较大,过剩电荷只部分紧贴相界面,称紧密双层(compact double layer);余下部分呈分散态,称分散双层(diffuse double layer;有误译为“扩散层”)。电极反应的核心步骤——迁越骤(即活化步骤)都需在紧密层中进行,影响电极反应的吸附过程也发生在双电层中,故双电层结构的研究对于电化学的理论和生产都有重要意义。
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成为电位离子,电位离子层通过静电作用,把溶液中电荷相反的离子吸引到胶核周围,被吸引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的电荷总量与电位离子的相等而符号相反。这样,在胶核周围介质的相间界面区域就形成所谓双电层。
双电层存在紧密层跟扩散层。
6、粒度分布分析: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理想湾销讲辞(调整过的)(1)..doc
- 理想像什么?有人说,理想无影无形,无色无臭,什么也不像..ppt
- 理想运放电路..ppt
- 理性选购电脑..ppt
-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ppt
-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历史必修三..ppt
- 理综易错点化学..docx
- 锂电池保护IC应用培训资料..ppt
- 锂电池保护板价格..ppt
- 锂电池的原理与应用..ppt
- 2025年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下的市场拓展策略与渠道创新报告[001].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品牌建设:2025年运营模式创新与品牌传播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合规监督与可持续发展策略.docx
- 2025年短视频平台内容监管与平台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报告.docx
- 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信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创新方案探讨.docx
- 2025年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法律咨询行业竞争策略研究.docx
- 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报告.docx
- 智能制造领航者: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规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001].docx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实施效果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