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5000米超高压变质岩岩芯的普通Pb同位素研究.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5000米超高压变质岩岩芯的普通Pb同位素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5000米超高压变质岩岩芯的普通Pb同位素研究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5000米超高压变 质岩岩芯的普通Pb同位素研究:俯 冲陆壳内多岩片解耦与折返的证据 Common Pb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CCSD project (100–5000 m) suggesting decoupling between the slices within subducting continental crust and multiple thin slab exhumation Shuguang Li , Chenxiang Wang , Feng Dong , Zhenhui Hou , Qiuli Li , Yican Liu ,Fang Huang , Fukun Chen (CAS Key Laboratory of Crust–Mantl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s, USTC) Tectonophysics 475 (2009) 308–317 1,前言 • 大陆动力学的根本科学目标是发展板块构造理论,使之能 更好的解释大陆地质现象。 • 已知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学性质与洋壳不同。大陆地壳不是 均匀的刚性板块,它内部存在若干低粘滞度带并能被挤离, 脱耦成若干薄的岩片。研究陆壳挤离发生的条件和脱耦薄 岩片运动规律就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 陆壳内的挤离-脱耦可产生高烈度的浅源地震。汶川8.0 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10-20公里,位于中地壳深度。显 然,该领域研究对于人类生存条件及防灾,减灾有重要意 义。 陆壳内的挤离和脱耦现象主要发生 在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 • Oxburg (1972, Nature)在研究 阿尔卑斯碰撞造山带时就发现 在陆-陆碰撞时,一侧陆块的上 部地壳会被劈分成薄片,并与 下部俯冲陆壳脱耦,仰冲到另 一侧陆块之上。这一现象被称 为薄皮构造 (Flake techtonics or Thin-skinned techtonics )。 • 在大陆深俯冲研究中,我们则 据Oxburg (1972, Nature) 关注陆壳俯冲过程中是否也会 拆分成若干薄片,并与下部俯 冲岩石圈脱耦和折返。 已有的俯冲陆壳折返模型均假 假设俯冲陆壳与地幔岩石圈脱耦 (decoupling)并逆冲折返 如Chememda et al. (1995) 在他 的实验中假设下地壳是易于流变的塑 性物质 ,并证明在陆壳俯冲过程中, 陆壳与岩石圈会脱耦发生分离,并形 成一主逆断层,深俯冲陆壳在浮力作 用下逆冲折返。 上述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基于大陆岩 石圈强度的果酱三明治(jelly sandwich )模型 ,即刚性的上地壳 和地幔岩石圈夹着低粘度软弱的下地 壳(Zuber ,1994 ;)。 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 大陆地壳内部至少存在2个 低粘度带。因此,俯冲陆壳 的挤离,脱耦和折返过程可 能要更为复杂。在地壳内部 可能存在2个以上挤离面 (detachment surface ),并 形成若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