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路面宽度B=7m,路拱,路肩,路肩横坡。某平曲线转角,半径,缓和曲线,加宽值,超高,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① 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已知:JD=K7+086.42,,,
⑴平曲线要素计算: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 K7+086.42
-T -67.19
ZH K7+019.23
+Ls +40
HY K7+059.23
ZH K7+019.23
+L/2 +131.21/2
QZ K7+84.84
ZH K7+019.23
+L +131.21
HZ K7+150.44
-Ls -40
YH K7+110.44
⑶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
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无中间带,超高过渡采用采用内边线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加宽值,超高,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
①先计算加宽值:
K7+030处,处于前一段缓和曲线上,则有:
K7+030-(K7+019.23)=10.77(m) ,由教材P106表4-13可得:;
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19=8.69(m);
K7+140处,处于后一段缓和曲线上,则有:
K7+150.44-(K7+140)=10.44 (m) ,由教材P106表4-13可得:;
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18=8.68(m);
HY(K7+059.23) 、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加宽过渡已完成,加宽值均为:;
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7=9.2(m)。
②计算超高值:
K7+030处,,;
位置
位置
ZH(K7+019.23) 同HZ(K7+150.43),,;
HY(K7+059.23) 、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四点,且位于圆曲线上,
K7+140处,,;
K7+160处,位于直线段上,已无超高。
经计算,各桩号超高加宽如表1所示:
表1 各桩号超高加宽表
桩号
加宽值
路基路面宽度
外缘超高
中线超高
内缘超高
ZH K7+019.23
0
8.5
0.0075
0.093
0.0075
K7+030
0.19
8.69
0.074
0.093
0.0037
HY K7+059.24
0.7
9.2
0.255
0.1275
-0.021
K7+080
0.7
9.2
0.255
0.1275
-0.021
QZ K7+084.83
0.7
9.2
0.255
0.1275
-0.021
YH K7+110.43
0.7
9.2
0.255
0.1275
-0.021
K7+140
0.18
8.68
0.072
0.093
0.0039
HZ K7+150.43
0
8.5
0.0075
0.093
0.0075
K7+160
0
8.5
0
0
0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0m。某平曲线R=125m,Ls=50m,α=51°32′48。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⑴平曲线要素计算:
(2)视距检查
对平原微丘区,采用三类加宽:b=1.5 m,查教材P112表4-17知停车视距ST=75 m,查教材P114表4-20知超车视距SC= 350 m
?=51o32ˊ48=0.89966 rad
轨迹半径:Rs=R-B/2+1.5=125-7/2+1.5=123
缓和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