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资料-第八章仿生复合资料
贝壳珍珠层的结构分析表明其并不是单纯的层片结构,而可以看成两级尺度结构的藕合。 一级细观结构上,增强元文石薄片的面层与贝壳表面平行,具有(5~10)?m× (5~10) ?m ×(0.3~1.5) ?m的典型尺寸. 整个薄片在同一层面内以小于15nm的有机物粘合,形成所谓硬层(即文石片层)。这些硬层再以厚约30 nm的有机物粘合起来,形成软硬相间的层状结构。 有机基质层对裂纹扩展起到偏转和桥接作用,使裂纹扩展途径。 贝壳和珍珠在断裂前能经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具有优异的高韧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裂纹偏转、纤维(晶片)拔出以及有机基质桥接等各种韧化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韧化机制又与珍珠层的特殊组成、结构密切相关。 贝壳是的强、韧的最佳配合,它又被称为摔不坏的陶瓷。 陶瓷强韧化设计: 简单组成、复杂结构; 引入弱界面层; 非均质精细结构设计 模仿珍珠层的结构和增韧机理,采用两级尺度的增韧结构,可以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韧性。 Si3N4/BN-Al2O3陶瓷材料裂纹扩展路径 裂纹沿结构单元的间隔层中发生阶梯状偏转和分叉的扩展过程。 四、复合材料仿生制备的可行性探索 1、防骨哑铃状SiC晶须的制备 先生成晶须再在端部生成珠状,以形成哑铃状的SiC纤维。 拉伸强度比平直纤维低,但伸长率却提高4倍多。 2、用气相生长法制备树根状仿生碳纳米管 Biomimetic carbon nanotubes with fractal-root structures 采用气相生长法在陶瓷基板上生长C纤维。 碳源-苯;催化剂-Fe,载气-H2 (1)将Fe(NO3)水溶液洒在基板上并干燥; (2)将基板加热至使Fe(NO3)分解为Fe2O3,Fe2O3在873K被氢 还原为铁作为催化剂; (3)在l473K使碳纤维在催化剂的基板上逐步合成。 仿树根气相生长C纤维 仿草根气相生长C纤维 可将锌粉在水中研磨,然后沉淀、烘干,经灼烧制成样品。 3、分形树状氧化锌晶须的制备 4、碳纤维螺旋束的增韧效应 平直纤维分布较为均匀,螺旋纤维则呈束状分布。 平直纤维的体积分数较难控制,一般在0.35-0.65之间变动,而螺旋纤维由于直径较粗,体积分数较易控制,可在0.1-0.3之间变动,这有利于以最少的纤维用量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甚至可在同一试样不同区域内得到不同的纤维含量,这可进一步模仿竹中增强体的力学优化分布。 螺旋纤维的冲击韧性明显优于平直纤维。 5、自愈合抗氧化陶瓷/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碳材料的自愈合抗氧化是通过弥散在基体中的非氧化物陶瓷颗粒氧化成膜来实现的。 例子:利用微胶囊修复 受生物体损伤自动愈合的启发, White组研究并报道了一种具有自动修复裂纹能力的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嵌有内装修复剂的微胶囊,每个微胶囊约有头发丝宽,这些微胶囊遇到裂纹入侵时破裂,并通过毛细作用释放修复剂到裂纹面,修复剂接触预先埋入环氧基体的催化剂而引发聚合,键合裂纹面。这种损伤诱导的引发聚合使得裂纹修复实现了就地自动控制(site-specific autonomic control)。 White et al. Nature, 2001, 409: 794-797 冲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能恢复75%的强度,而且该方法有望适用于其它脆性材料,如硅酸盐和玻璃。 Self-repair efficiency in an epoxy polymer obtained by fracture toughness testing of tapered double-cantilever beam specimens. The illustration of self-repair mechanism with microencapsulated repair agent. §8-3材料仿生研究的新途径探索 功能结构一体化仿生--智能复合材料 仿生温和制备 计算机模拟和智能化制备仿生 在使用中进行智能化改性和再生 本章结束! * * 钢单丝直径为0.28mm。用焊锡得模型纤维,入模固定,环氧树脂铸模。试样:一级分叉:分叉角分别为30° 、60° 、90° 和120° ; 二级分叉:分叉角分别为30° 、60°和90°及 无分叉试样,各8个试样,纤维嵌入基体中的长度均为20 mm。 纤维的归一化拔出功和拨出力均随分叉角的增加而增加,且大于无分叉纤维。 * 碳材料的自愈合抗氧化是通过弥散在基体中的非氧化物陶瓷颗粒氧化成膜来实现的,选择合适的非氧化物的组分、组成及粒度,使之在氧化气氛中能够生成粘度适中、相互湿润并对氧的扩散系数小的均匀、连续、牢固的玻璃相薄膜,是实现自愈合抗氧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