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亘古未绝 ,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 国中惟一
未 中断的文化 ,这的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作为活着 的文化
传统,中国文化不仅在历史上生成 、制约 、影响到 中国传统诗学
的形成 、基本面貌 、话语意义 、言说方式 ,而且至今仍然发生着
巨大作用 。今 日中国人 的人格个性 、中国文学创造 的特性 、诗性
言说的特征等 ,都与 中国有一个古典文化文本传承 的强大传统分
不开 。而儒家元典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之组成部分,对中国士人、
中国文学 、中国诗学影 响之 巨大 ,也是为 中国人基本接受 的事
实 。 世纪 年代 以来 ,学界在 回顾和总结 世纪中国古代诗
学 (或 曰中国古代文论 )的历史经验和现状时,不得不为 中国诗
学研究的现实感到难受 ,那就是,近百年来 中国诗学除了主要接
受西方 的一套诗学话语而外 ,并没有构建或创造 出中国 自己的
文论话语体系 。这一尴尬的现实,被曹顺庆先生命名为 “文论失
语症 ”。尽管 目前学界有部分学者不赞成这一说法 ,但却不能不
看到,在世界舞台上, 世纪 的中国确实未能贡献 出具有世界影
响的文论或诗学 。本文同意 世纪中国文论失语状态 的基本判
断 ,也 同意中国文论需要重建 。如何重建 ?曹顺庆先生 曾经提 出
初步设想和具体做法 ,他说 : “首先是从话语角度对 中国传统文
论进行发掘整理 ,这包括三个层次 的工作 : 对话语核心概念、
范畴 的清理; 对文化构架 的清理; 对话语表述方式 、言说
特征 的清理 。其二是在与西方文论话语对话 中凸显 、复苏与更
第 2 页
新 。这包括 中西不 同话语面对 同一基本 问题 的共 同言说 ,中西话
语表述方式 的互照 ,中西范畴 的互释 ,中西文论话语 的互译等
等 。其三是将初步复苏 的中国文论话语放 到古代文学 中和现 当
代文学 中,甚至在外 国文学 中测试其话语 的有 效性及其可操作
性 ,在实践操作 中对传统话语进行改造与更新 。最后 ,在 ‘杂语
共生态 ’中、在广取博收之 中逐步建立起既立足于本 民族深厚文
化根基 ,又适合于当代文学实践的中国文论新话语 。” 本文所做
的工作主要定位在曹先生所说 的第一个层面 。返 回中国文化 的母
体 ,承续 中华文化精神 ,这应当是重建 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立场
和基本价值取 向。正是本着这一出发点,本文选择 “儒家元典与
中国诗学”为题进行探讨,希望借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次回顾、
反思、体悟 ,为创建 中国文论话语寻求可资借鉴 的成果 。下面就
本文的选题原因、主要 内容、论题关键词 (儒家元典、中国诗学、
诗学话语 )作一说 明。
一、返 回精神家 园:儒家元典 的当代意义
返 回精神家 园,首先要 了解 中国文论失语的过程及原因。自
年鸦片战争 以来 ,中国闭关 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开始沦入半
封建 、半殖 民地社会 ,中国文化也起 了极大变化 ,严格意义上 的
国学 已不复存在 ,中国在列强的炮火之下 ,逐渐开始接受西方文
化 ,一种新型的中西混合 的文化开始 出现 。面对强大的西方 ,中
国文化居于何种地位 、中国文化 向何方去 ,成为 中国知识分子思
考的中心问题 。 “五四”以来 ,中西文化的论争一直未绝。在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上 ,存在着两种极端 的态度 :一是 “五四”新文化
运动 的提倡者 ,他们抱着 “救亡图存 ”的理想 ,提 出 “打倒孔家
①曹顺庆 : 《重建 中国文论话语》 ,见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一辑 ,四川大学 出
版社 年 ,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