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

PAGE PAGE 1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期末试卷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诗经·我将》:“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大兴礼乐加强集权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 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D. 宗法观念不断加强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对文王的歌功颂德可知当时对祖先神灵充满了崇拜,这反映出西周时期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B项正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家国一体的局面,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D项排除。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 A. 反映皇帝独尊 B. 加强思想控制 C. 突显皇权至上 D. 确立官僚政治 【答案】C 【解析】 材料“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突显皇权至上,从而废除谥法,故C项正确;A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BD项是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排除。 3.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 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 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 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 D. 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答案】D 【解析】 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均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这一时期“赋”为主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气势恢弘”,故D项正确;《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A项错误;C项是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排除;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排除。 点睛:首先明确“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所处的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4.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B.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的意思可知,卫瓘认为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的标准是孝与廉,因此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故B项错误;材料所讲的是选官制度,而不官制,故可排除C;卫瓘主张恢复察举制,用以取代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九品中正制,故可排除D。 5.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A. 强调伦理道德 B. 重视知行合一 C. 宣扬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可知王阳明注重内心的反省,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故D项正确;AC项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知与行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 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 家国情怀 B. 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耕读情怀 D. 探索创新的精神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这些诗句都反映出忠诚爱国,忠心为民的思想,这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家国情怀,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艰苦奋斗、耕读和创新精神,故BCD项排除。 7. “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户部银三百余万,内帑倍之,尽以资敌。大治道途,穿城为铁道,通正阳门。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与材料所示战争相关的是 A.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D. 设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中可以分析出这场战争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故D项正确;A项是甲午战后出现的,排除;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601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