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宋文字禅出现背景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文字禅出现背景探究.PDF

北宋 “文字禅”出现背景探究 赵 炳 活 • 目 次 • . 导论 . 初期禅宗的语言观 . 重视 不立文字 的 原因 . 不离文字 的 倾向渐渐成熟 . 禅教一致 也推动 不离文字 .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转变 . 结论 。 한글요약 주제어 北宋“文字禅”出现背景探究 / 赵炳活 Ⅰ. 导 论 禅宗最重视“大觉”,若没有“觉悟”几乎不存在禅宗和佛教自身。因此, 为了发扬光大并普及“觉悟”,禅师们领会时代的要求并提出合适的新思想 来消除传播“觉悟”的障碍。文字禅、默照禅和看话禅,可以说都是解决当 时困难的产物。若没有这种努力几乎没有禅学思想的变化发展。禅宗的 兴盛和衰落都是依靠当时禅师们的这类努力。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尽 管禅师们为了处理难题奋发,然而其结果不一定良好 :当初很好,而后 来违背初衷的思想也不少。在禅学思想的天空上出现的星星也是这样, 曾经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星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失去亮光,终至陨殁。 “不立文字”和“不离文字”等也无法脱出这种历史命运的藩篱。本篇论文从 历史学、文献学、解释学的角度来分析北宋时期风靡一时的、不离文字 的文字禅思想之出现。 Ⅱ. 初期禅宗的语言观 1) 从天竺来到震旦的菩提达摩主张“借教悟宗” ,但强调通过“凝住壁观” 2) 而达到“无自他,凡圣等一” 的境界,甚至更注重坚持“坚住不移,更不随 3) 于言教” 的态度,由此摆脱经教文字的依赖。于是自达摩以来,禅宗诸祖 逐渐强化了“不立文字”的倾向。二祖慧可 (487~593)、三祖僧璨 (? ~606)、四祖道信 (580~651)、五祖弘忍 (594~674)等早期禅师 们都比较看重“不立文字”的修行,譬如二祖慧可的再传弟子法冲认为“义 。 。 。 4) 者,道理也。言说已粗,况舒在纸,粗中之粗矣。” 虽然如此,早期禅师 们一方面以“达摩的理入”与 《楞伽经》为心印,即借教悟宗的倾向仍然存 在。 5) 6) “吾一生以来,不识文字” 的六祖惠能 (638~713)虽然没有抛弃文字 , 但他也不放弃“不立文字”的精神,因为法海本 《六组坛经》中虽然无“不 立文字”一词,而有“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惠 (慧)观照,不假 7) 文 字 ” 、 “ 心 行 转 《法 华 》 , 不 行 《法 华 》 转 … … 8) 开佛知见转 《法华》,开众生知见被 《法华》转” ,即惠能一方面继承了 9) 前辈禅师的“莫读经,莫共人语” (道信) 、“萧然静坐,不出文记” (弘 10) 11) 12) 13) 忍) 等训教。 经过马祖 (709~788) 、百丈 (749~814) 等重 视“不立文字”的含义,日后很多禅师们都在“不立文字”上做文章。于是, 惠能的三传弟子大珠慧海毫不犹豫地指出: “经是文字纸墨,性空何处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