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文』异文与『说文』校读.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文』异文与『说文』校读.PDF

『人文科學』제94집 2011년 9월 『說文』異文與『說文』校讀 王立軍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據許慎『說文解字敘』及許沖『上「說文解字」表』記述,『說文 解字』(以下簡稱『說文』)一書草成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至 漢安帝建光元年(121) 由許沖進獻給漢安帝,從此『說文』便開始廣泛 流傳。東漢鄭玄(127—200)在為『周禮』、『禮記』作注時就引用了 『說文』,說明『說文』在當時確實已經傳開。流傳到現在,『說 文』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一部字書能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堪稱奇 跡。但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說文』難免會出現脫衍錯訛之處;唐 宋兩朝對『說文』的整理校訂也都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使得我們今天 所看到的『說文』面貌,已絕非漢代『說文』原貌。這就要求我們在 學習和使用『說文』時,一定要有版本觀念,科學運用校讀的方法, 有意識地通過版本異文比斠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有效地發 揮『說文』的學術價值。 Ⅰ. 校讀法的提出 最早提出“校讀法”這一名稱是陳鍾凡,他在1923年出版的『古書校 讀法』一書中,將“讀古書之方法”和“校書之途徑”相並論述,第一次 從方法論的角度將校書引入到讀書法之中。1925年,孫德謙在其『古 書讀法略例』卷四『書用校讀例』一節中,明確指出:“苟有志誦習古 40 人文科學 第94輯 書,古書不能無謬誤,要不可不用校讀之法。”“故古書而校讀,要在 得全書意旨;齗齗為字句之辨,所見者淺矣。今人讀書,喜言校勘之 法,卒之所尚者字句耳。余亦知字句之不可忽,然古書立言之旨,則 尤貴探索也。故余旣明校讀之例,而論其要歸如此。” 孫德謙辨析了 “校讀”和“校勘”的分別,認為校讀和校勘雖然都需要比較不同的版本 異文,但二者的側重點和主要目標有明顯區別。校讀重在“讀”,其主 要目標在於讀書者自己能辨正地閱讀古籍,盡可能獲得古書的真義; 而校勘則重在“勘”,其主要目標在於糾正原書的脫、誤、衍、倒,盡 可能恢復原書的面貌。 彭鐸『古籍校讀與語法學習』一文進一步明確了校讀和校勘的區 別:“羅列各種本子,比勘文字異同,正其訛誤,以復古書之舊,這是 校勘,其法創始於劉向。推尋本書句例,或參校群書相關相類篇章, 通過對互文、異文等材料的分析,以求得一書的正確理解,這是校 讀,其法略見於鄭玄『周禮注』、『詩箋』。”1) 宋子然『中國古書校 讀法』一書則對二者的差異作了更為細緻的分析:“第一,校勘的目 的,在於訂正古書的一字一句;校讀的目的,在於辨正古書的一字一 句,以恢復古書之真義。第二,校勘重在校,而校讀重在讀。第三, 校勘發現的是錯字、脫字、衍文、錯簡等現象,而校讀發現的是文 字、音韻、訓詁、語法等問題。第四,校勘出校記,重在指出異同, 或者認定結論,而校讀出札記,重在指出致誤之由,刊改錯誤,尤需 引據論證,發前人所未發。第五,校勘成果一般名為‘校’或‘校勘’,而 校讀成果的命名多為‘雜誌’、‘考異’、‘考正’、‘校箋’、‘匡補’之類。”2) 儘管校讀和校勘在目標上存在差異,但二者的操作方法基本相似, 都需要廣泛搜羅版本異文,於不同版本異文之間擇善而從。所以,校 勘的常用方法也同樣適用於校讀。在校勘學方法方面,最為大家所推 崇的,是陳垣所提出的“校勘四法”,即: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 理校法。3) 所謂對校法,“即以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不同之處, 則注於其旁。劉向『別錄』所謂‘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者’,即此法也”。所謂本校法,即“以本書前後互證,而抉摘其異同, 1) 彭鐸『古籍校讀與語法學習』,『中國語文』1979年第5期。 2) 宋子然『中國古書校讀法』第6-7页,巴蜀书社2004年版。 3) 陈垣『校勘學釋例·校法四例』,中华书局,1963年版。 『說文』異文與『說文』校讀 41 則知其中之繆誤”。所謂他校法,即“ 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 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後人所引用者,可以後人之書校之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