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高歌-东南文化.PDF
46 江苏徐州兴化寺晚唐摩崖石刻调查初探
考古探索
江苏徐州兴化寺晚唐摩崖石刻调查初探
高 歌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内容提要:江苏徐州兴化寺大雄宝殿之下的摩崖石刻造像共54龛,题记16方,分为五个区域,开
凿于晚唐时期,窟龛规模较小,造像组合形式独特。造像题材中的毗沙门天王与密宗无关,是战神的
形象,反映出当地百姓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下,寻求神灵护佑的心理安慰。
关键词:兴化寺 晚唐 摩崖石刻 毗沙门天
中图分类号:K871.43/K877.4 文献标识码:A
兴化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和平南路云 研究中,张寄菴根据宋代苏辙的《栾城集》卷帙里
龙山顶,该寺现存最早的造像是北魏拓跋焘正平 的《魏佛貍歌》中诗句“魏佛貍,饮泗水,黄金甲身
元年,即刘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雕凿的半身 铁马箠。睥睨山川俯画地,画作西方佛名字”,诗
阿弥陀佛像[1],像高11.52米,依云龙山崖而造。之 中“魏佛貍”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字号,“西方
后历代在佛像的头顶上端及两侧的山崖间,又逐 佛”即为半身阿弥陀佛像,依此推断出半身阿弥
H
渐雕凿出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佛龛。因长期暴 陀佛像北魏时期就已经存在了[4]。本文所写的摩
露在外,残毁严重,具体数量难以统计。直至明 崖石刻位于半身阿弥陀佛像之下,是半身阿弥陀
代,才为阿弥陀佛像和后来雕凿的佛龛修建了大 佛像雕刻完成之后开凿的,于1993年被发现;窦
雄宝殿。1993年底,兴化寺工作人员在整修大雄 修林从唐刻风韵、惠能神会像之论、密宗造像三
宝殿时,在其地下10米深处的基岩上发现了摩崖 方面论述了云龙山摩崖石刻的艺术特征[5];徐延
W
石刻[2]。笔者在2014年10月、11月和2015年5月 平简单介绍了石佛修凿过程[6];刘珊主要是论述
三次在此进行了实地勘察、编号、拍照、测绘,此 了云龙山摩崖石刻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呼吁对摩
处摩崖石刻共计54个佛龛,16方题记。 崖石刻提供更好的保护[7]。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的
关于徐州云龙山兴化寺摩崖造像的记载和 成果,利用三次实地考察所掌握的基本材料,从
N
研究,较早的是明正统本《彭城志》卷五中有兴化 窟龛概况、窟龛的开凿年代、窟龛造像的特点三
寺和《重建云龙山兴化寺碑》的记载[3]。在今人的 方面,对1993年新发现摩崖石刻的基本情况进行
D
图一// 徐州兴化寺晚唐摩崖石刻分布示意图
收稿日期 2017-06-02
作者简介 高 歌(1985—),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佛教石窟寺考古。
《东南文化》2018年第2期总第262期 47
初步的整理与分析。 51、肩宽9、头高10.3、面宽5.1厘米。毗沙门天王
一、窟龛概况 左边雕凿一身力士,头部已残损,双手持长矛,残
1.窟龛分布 高31.2、肩宽11.4厘米,矛长30.4厘米。力士左侧
兴化寺摩崖石刻造像背西面东,依山势南北 为吉祥天女形象,有头光,身着襦裙,肩披飘带,
走向开凿,水平总长度19.94、斜面总长度29.57 双手作揖,通高49.7、肩宽10.6、头高9.6、面宽5.2
米。山体的正中间凿有石台阶,摩崖造像位于石 厘米(图二;封二 ︰1)。
阶两侧。从南向北可分为五个区,依次为Ⅰ区、Ⅱ (2)Ⅱ区的窟龛
区、Ⅲ区、Ⅳ区、Ⅴ区,窟龛从南向北依次编号,每 Ⅱ区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