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理解德国、美国等国家为什么采取与英国不同的经济政策;通过学习凯恩斯理论,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什么很多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给予重视,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纷纷将其抛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和凯恩斯主义,教学难点贸易保护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应用。 国际贸易古典理论的构成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约翰.穆勒:    1.1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1.1.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1.3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 (1)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2)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 1.1.4 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一、保护贸易政策在美国 二、保护贸易政策在德国 1873年代开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改变了德国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1879年德国重新转向保护关税政策,它对许多产品重新征收关税,并且提高了许多工业品的进口关税。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不断提高各种产品的关税,以进口关税保护本国的工业和农业,并以关税收入为帝国政府提供大量的财政资金,从而成了一个名符其实地实行保护关税的国家。 三、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 (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2) (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3) (二)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三)保护的手段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提出经济阶段论 阐明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与手段 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在落后国家一些刚刚兴起、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不可能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产业相竞争的产业 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根本目的是迅速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最早提出贸易保护政策的是美国的汉密尔顿,他在1791年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制造业保护的重要性 李斯特贸易保护思想 德国的李斯特最早对贸易保护政策作理论阐述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不同,它是建立在生产力论的基础上 李斯特认为: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目的是发展本国的生产力,“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如不实行贸易保护,其尚不成熟的工业将被摧毁 李斯特并不主张保护所有的产业,或一直保护下去 四、对保护贸易政策的评价 第五节 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 在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各国家处于垄断时期。在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一切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此时,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异常激烈。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于是,西方各国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推行带有垄断性质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超保护贸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