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地理学报.PDF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地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地理学报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3): 537-54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 1* 1,2 1,3 1 王为东 ,王亮 ,聂大刚 ,尹澄清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3. 北京神华中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摘要:于 2007 年 3 月— 11 月对富营养化湖泊— 白洋淀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温度、溶解氧(DO )、叶绿素、总磷(TP ) 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var. baiyangdiansis )型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具有强烈的截留作用,可以达到净化白洋淀水体的效果。从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 看,污染较重的府河河口区域其水体 TP、化学需氧量(CODCr )含量明显高于污染较轻的湖泊中心区域,空间梯度上呈逐 步递减趋势。根据水体盐度、总溶解性固体、TP 及 DO 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采样点分为 3 类:I 区、污染较重河口区 域;II 区、中间过渡缓冲区域;III 区、污染较轻中心区域。I 区其水体 DO 含量明显低于 III 区,而水体盐度则明显高于 III 区。通过调查发现:在 8 月份,白洋淀水体 DO 含量突然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 DO (P=0.046 )及温度 (P 0.01 )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叶绿素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8 月份左右可能是白洋淀藻类爆发的危险时期。 关键词:芦苇湿地;截留作用;空间梯度;时空变化;河口地区;溶解氧;叶绿素;稳态转换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0 )03-0537-07 水陆交错带是处于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育来看,白洋淀属于一个萎缩的晚期湖泊,历史变 统之间的重要界面区,其特殊的边界效应使其往往 迁和人类活动大大影响了白洋淀的现状,其沼泽化 [1-2] 。健康的 成为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区” 和富营养化现象明显。白洋淀内部错综复杂、纤脉 水陆交错带对流经的河流水体及其所携带物质具 纵横的沟壕-植物床系统成为淀区的典型景观特征, 有较强的截留和过滤作用[3] 。通过对营养物质的截 并在物质净化中扮演重要角色[10-11] 。或多或少,白 留,水陆交错带可以有效净化和保护地表水及地下 洋淀淀区内分布的苇丛、台地与纵横交错沟壕的净 水水质[4] 。已有研究表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化和缓冲功能,延缓了白洋淀的水质恶化和湿地退 var. baiyangdiansis )群落的根区土壤截留作用最强, 化进程。然而,近 40 年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80 主要截留以亚表层潜流方式进入湿地的营养元素, 年代以来,由于白洋淀水源补给不足,水位下降, 这种方式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最常见的形式[5] 。我 干淀频繁,大量污染物质的排入以及土地利用类型 们以往在白洋淀的研究发现,具有植被的 290 m 长 的改变,白洋淀水陆交错带退化现象日益加剧,严 的苇地间小沟对地表径流总氮(TN )和总磷(TP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