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童张宗刚:写作,为了心灵――关于文学的对话
小说与杂文
张宗刚 (以下简称张):读了你的随笔选 《纸上的美女》(人民日报出版
社),感觉很亲切。文笔自然平实,行云流水,不是那种硬榨出来的文字。此前,江
苏文艺社出过你的《寻找灯绳》,也是随笔杂谈类,很生活化。我想《纸上的美女》
是了解你本人的一个明晰真实的窗口。比起小说,随笔似乎更接近一个人的心灵本
体。本书序言《我为什么不会写杂文》表达了你内心一种独特生命体验。其中,你把
写小说说成是造梦,正好道出了你的创作风格。作为一个梦幻型作家,你惯于在小说
世界里奇思妙想。而你面对杂文所表现出的畏惧与无力,显然跟你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直接有关。
苏童(以下简称苏):我对这个序言比较满意。杂文这种文体,具有片面的深
刻性,要求真正的准确完美,对我来说不太好,因为难以驾驭;小说就比较好,因为
小说文本是虚拟化的,创作的自由度大些,面对它,你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我
觉得小说比较适合我,它真正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思维。
小说和杂文是有很大区别的,对此我分得很清。我的态度和观念是,写杂文这种
非虚构的文字时不能虚构。而小说就是虚构,可以天马行空,但里面的感情出现,我
都希望是真的。
张:你于散文一道,也是高手。浙江文艺社刚刚推出《苏童散文选》,你为该书
写了序言《散文这条船》,以梦幻型作家的独特感知,谈及鲁迅和沈从文开辟的散文
两脉:阳刚美与阴柔美,崇高和优美,别有新意。某种角度看,作为性灵的抒发,散
文与小说有相通之处,但与杂文大有不同。
苏:我不写杂文,这跟我的性情有关。因为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常常持逃
避、拒绝和放弃态度,不喜欢主动出击,除非万不得已。我不愿接触世界的真相,宁
愿耽迷于美的幻想。与我同住一城的朱苏进,他便是那种有能力写作杂文的人。作为
高屋建瓴的思想者,朱苏进像一位古典德国人,具有强悍的超人气质。他认为世界是
可以搬动的。对于我,世界永远是个庞然大物,无法搬动,无法把握,只能偶尔局部
地去感知,凭自己的能力梳出一个大概脉络,却不能理性地瓜分豆剖,条分缕析。我
试图搬动世界,可这就像西绪弗斯推石上山,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知道早晚都
是这样一个结果。当然我也迷恋这种游戏。因为就本质而言,身为作家,我们的写作
生活注定都是要推石头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可能这是一个分野。
最近我在读英国人伯林的书。他对自由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说的传统意义
上的自由,另外一种是可以放弃什么、拒绝什么、排斥什么、逃避什么的自由;这种
更适合我。伯林划分出了积极自由、消极自由、勇敢自由、主动自由等,他的自由包
括这么多意思。我喜欢的自由,是闲适与放任,是让心变成一片帆、一朵蒲公英,从
流漂荡,任意西东。伯林还对知识分子作出了刺猬型与狐狸型的划分,我想我应
属于后者。
张: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温顺拘谨的老实人。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你写文章时
常有意无意爱用不好意思一词,便是你羞涩内心的表露。如此看来,以针贬现实直
面人生著称的杂文,对于你不但勉为其难,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苏:我很难想清楚在作品中究竟需要宣泄一个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是可以反映
的,什么是不可以反映的。我觉得怀疑一切是一个作家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但我根
本没有能力把世界的真相告诉别人。本质上,我对世界还处于依赖状态,不可能把人
的境遇、命运、生活目标阐释清楚。于是,我不写杂文。
童年与疾病
张:你看起来是个无波无澜平平常常的人,生活阅历也简单得很,难得写出这么
多非常文字。究其实,我想这还是与你的生命体验有关。在你生命中,你觉得哪一段
经历最为刻骨铭心?
苏:童年记忆,对我最为深刻,可以说挥之不去。九岁那年我因肾炎辍学一年,
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动。看到别人都在好胳膊好腿地玩,真是百感交集,说不出的难
受。
张:正应了海涅诗句:我不能唱,也不能跳,/我病倒在芳草丛中;/我听到遥
远的声音,/做着莫名其妙的梦。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
是这层意思。可以想见,当年那个缠绵病榻的孩子,因为恐惧和无助分外乖顺,不敢
动,不敢叫,不敢吵,不敢闹,惟有在孤独中玄想,如同无力振翅的小鸟,如同魔窟
中失去自由的小萝 卜头。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深深攫住了那个怕被世界遗忘的自卑少
年,直接导致一颗敏感心灵的生成。应该说,正是这段童年记忆,化作切肤之痛,决
定了你的一生。
苏:那时是70年代初,生活条件艰苦,没有电视可看,不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
有的玩。我不但被诊断是肾炎,还有可能并发白血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