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城大暴雨后 “巨浪”翻滚 2011年7月18日,一场暴雨突袭南京,市区部分地段受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新华社发李文宝 摄) 汽车在上海路积水中缓慢行驶 汽车在北京西路积水中行驶 众多车辆浸泡在南京龙蹯路上的积水中, 一位车主无奈地打着伞坐在汽车的后备箱盖上等待水退 苏州 暴雨积水严重(2008年05月27日) 5月27日傍晚,江苏苏州突降暴雨,导致苏州城区一些路段积水严重 (新华社发朱桂根 摄) 2010年7月20 日的长江洪水 重庆内涝 武汉大学看海 2011年6月18日,武汉遭遇近12年来最大暴雨袭击,武汉大学门前大片积水,有人戏称武大为“水上乐园”,还说“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带女友去武汉大学看海。” 武汉大学看海 逢雨必涝的原因机制? ?强降水(暴雨)所致 2011年07月18日《南京遭强降雨市区内涝严重 》 南京市气象台18日16时:市区、六合南部的降雨量已达100mm以上。全市96座泵站全面启动强力排水,8台大马力泵车全部启用,3000多名城管人员走上街头排水。城市东、南、西、北交通四处中断,主干道都堵成一片,路边一楼店铺进水。栖霞大道、十月广场积水严重,燕山路全线封路。玄武湖隧道中被称“海底世界”。 ? 下水道排量有限 很多人认为,中国城市落后的地下排水系统,是逢雨必涝的罪魁祸首。中国青年报一项有关内涝的调查显示 83.8%的人认为国内城市频发内涝原因在于“很多城市的建设‘重地表,轻地下’ ”; 71.4%的人觉得是因为“排水系统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最低排水标准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遇,即每个小时可以排36mm的雨量。 广州2009年遭遇“5?7”暴雨,羊城变“洋城”,当时市政府的通报材料指出,广州市现有排水管道有83%是一年一遇的重现期标准,仅有9%达到两年一遇的标准 。 ?城市地面硬化 陈渭忠(成都水利专家): 2011年7月4日,一场暴雨让成都也陷入瘫痪状态。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地面硬化,柏油路、水泥路无法渗水,也是内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综合症:极端天气、地面硬化、管网能力不足 周婕(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造成城市滞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设计排水管网依靠的数据难以跟上灾害天气的变化; 二是地面硬化等人类活动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纳的水现在只能依靠管网收集,而水域面积又在不断减少,如武汉市目前的水域面积就比1981年时减少了三分之一 三是城市排水管网主、次,支网不完善,很多支路没有雨水收集系统,妨碍系统排水能力的发挥。 规划不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是城市受灾的主因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究其原因是城市规划没能遵循原来的自然地理格局。6月23日北京暴雨中,积水严重的地方都是把原来的水系网改了的地方。 航天、航空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大,世界相对变小 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分析的定量化程度越来越高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模拟越来越准确 4 科学技术发展 地理科学发展新趋势 3 在20世纪,地理学有了很大发展: 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 从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地理学逐步走向以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地理学 21世纪,地理学会变成什么样? 21世纪地理科学的发展机遇 1 可持续发展 2 钱学森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 3 重新发现地理学 4 科学技术发展 一种观念 传播速度之快、 可接受程度之广、 应用频率之高, 历史罕见 近20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 不同自然环境背景、不同宗教 信仰的国家和地区 多学科、多领域(政治、经济、 科学、文化、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念 20世纪后期,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科学概念,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 1.“工业文明观”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2.“综合发展观”阶段 (20世纪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