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分析自1956年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和措施。方法 对1956—2009年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蓬莱市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 /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 /10万(1958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病种均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脑和肝炎,8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9年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死亡以肺结核、艾滋病为主,且连续2年出现狂犬病死亡病例。1978年(包括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计划免疫疫苗针对的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实施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7.90%和97.21%。结论: 1956—2009年,蓬莱市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种发生明显变化。
为了解和掌握蓬莱市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特点,探讨当前防控形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蓬莱市1956年以来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统计》记载资料、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蓬莱市统计局年鉴。
1.2 报告病种及分类 1990年以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类25种。1990—2004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规定报告管理的甲乙类传染病2类24种,期间,卫生部1997年开始将肺结核由丙类改为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范畴。2004-12开始乙类传染病中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吸虫、新生儿破伤风。
将1956—2009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分型,均列入肠道)、痢疾、脊髓灰质炎、霍乱、伤寒副伤寒)、自然疫源性及虫媒(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布鲁菌病、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4大类。
1.3 将1956—2009年分为1956—1959(50年代)、1960—1969年(60年代)、1970—1979年(70年代)、1980—1989年(80年代)、1990—1999年(90年代)、2000—2009年6个阶段;按1978年计划免疫实施前后,分2个阶段,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疫情流行形势和变化趋势。
2结果
2.1 总体趋势 1956—2009年,蓬莱市共报告发生25种158658例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661.28/10万,报告死亡17种1392例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死亡率为5.80/10万。1957—1959年发生麻疹和流感、1962年--1966年发生麻疹、1970—1971年发生流感暴发或流行,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出现3个波峰。54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 /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 /10万(1958年),2000--2009年比1956--1959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96.49%和99.23%,见表1。
2.2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不同年代的主导传染病类型各不相同,20世纪5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发病构成占97.06%;60、70年代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为78.36%、62.72%,但有下降趋势,消化道传染病构成比上升,分别为12.60%、31.47%;80年代以消化道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型会议会务工作流程清单(培训讲学版).docx VIP
- 零碳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docx
- DB35∕T 836-2015 学生服装标准规范.docx VIP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pptx VIP
- 明配管支吊架的计算表.xls VIP
- 活动一《塑料制品大点兵》课件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