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4.1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VIP

2018年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4.1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4.1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一 二 三 三、正确辨析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一)辨析 熟语在结构上是短语,但只能当一个词来使用。因此,正确使用熟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实词的相关辨析方法完全可以用于熟语的辨析。一般说来,熟语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色彩不明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例如: 一 二 三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这是一个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用在上面的语境中褒贬失当。再如: “拔起萝卜带出泥”是俗语,常用来比喻事情做得不圆满,引出了其他麻烦,或比喻调查先落网的案犯,引出其他相关案犯的暴露。 一 二 三 2.断“词”取义 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熟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熟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熟语意义与句子语意相悖。例如: “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这里与后面的“谈论”重复。用在此处只断取了成语中“津津”的意思,而抛开了“乐道”之意,与语境不符。 一 二 三 3.对象误用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扩大了熟语适用的范围。 一 二 三 4.谦敬错位 有些熟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等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光荣。用作谦辞,只能对己。用在这里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 一 二 三 5.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 “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这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动词性成语。 一 二 三 6.不合语境 有些熟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例如: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根据“在种种灾害面前”及“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知灾害已经发生,用在此处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再如: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 一 二 三 7.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这里的“点”是“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用在此句中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显然错误。 一 二 三 8.形似混淆 有些熟语与其他熟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例如: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一 二 三 (二)使用 了解了熟语误用的原因,我们复习熟语、解答此类试题也就有了切入口。熟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能力的迁移;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二 三 1.高度重视积累,确切掌握意义 首先,弄清熟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熟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注意熟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熟语的出处有助于增进对熟语的理解。熟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等。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熟语,如果不追其本源,只简单地去理解,就会弄错其含义,以致误用。 一 二 三 2.仔细辨析差异 不同的熟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熟语运用不当。像“良莠不齐、巧夺天工、凤毛麟角、耳濡目染、萍水相逢、老气横秋、脍炙人口”等,就必须弄清它们的适用范围。像“始作俑者、趋之若鹜、耿耿于怀、乐不思蜀、不可理喻、无所作为、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辨析熟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熟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在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对象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程度上有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褒贬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侧重点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tian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