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ppt

李晓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背景:斯大林模式? 一、赫鲁晓夫改革 1. 改革的背景? 2. 改革的内容和结局? 体制与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 改革的内容? 2. 军备竞赛的影响? 体制与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 改革的内容? 2. 改革的失败? 体制与改革?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 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 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农业措施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够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参观民主德国的玉米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工业措施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力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 单一公有制 —— 计划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经济比例失调 发展农业生产 勃列日涅夫 ①他的文化、理论素养不高,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和智慧,是一个习惯于执行上级指示的按章办事的执行型人才,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更不是思想家和战略家。 ②他在学习和工作上都不够刻苦勤奋。他不爱读书,极少动笔写作。他留下的主要是记事便条之类,每张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无标点符号,常见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他不爱看文件和报告,而喜欢听汇报,或让秘书念文件。他的所有讲话、报告,甚至简单的致词,都要别人准备讲稿,他极少脱离稿子讲话。在他晚年的时候,即使念稿,也常出错。 ③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躁冒失的举动。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他从不首先发表意见,总是先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衷,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④他对人温和,不粗暴,对手下不提严格要求,注意外表礼貌,所以容易博得周围和下面人的好感。他爱好虚荣,爱听别人阿谀奉承,这是他的一大特点。 ⑤他在国内政策上一无坚强的意志,二无宽广的经济视野,三无长远的目标;在国际政策上虽然追求和平和裁军,但信守对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关系的传统观点。 ?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柱状图 时间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0 5 4.3 5.7 7.8 下 降 时间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0 5 4.4 7.4 8.5 下 降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 单一公有制 —— 计划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经济比例失调 注重发展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 ?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企业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问题 ●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 单一公有制 发展个体经济与合作社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调节经济,减少计划指标 经济比例失调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商周区域比较 诸侯们毕竟是独立或者基本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领土、人口以及军队,虽然从血缘上看宗主和诸侯都是一家人,但宗法制的特点就是随着代际传递而关系逐渐疏远,所以,诸侯立国之初可能与王室关系尚近,几代以后就变成疏族远亲了,因此,对他们的控制就更多地依赖礼仪、意识形态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威慑。而且,分封的诸侯过多,分散在各个地方,其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诸侯之间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时间一长,诸侯之间的原有平衡不能永远保持,有的扩张,有的缩小甚至灭亡,诸侯之间也难免出现纷争。西周初年,当王室力量尚强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王室的调节来维持诸侯间的均衡,而时间一久,调控势必出现问题……尽管有宗法血缘的联系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