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西文学批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时期西文学批评

隋唐时期的文学批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孙蓉蓉 隋代的文学批评 1、隋代君臣对齐梁文风的批判 隋文帝杨坚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解决文风的问题。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 2、王通的《中说》的文学批评: ①??? 论文主理: 《中说·王道》:“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 《中说·天地》:“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济乎义。” ② 论诗主政教之用: 《中说·天地》:“吾尝闻夫子之论诗矣,上明三纲,下达五常。于是征存亡,辩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 《中说·事君》的“四名五志”:“一曰化,天子所以风天下也;二曰政,蕃臣所以移其俗也;三曰颂,以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四曰叹,以陈诲立诫于家也。凡此四者,或美焉,或勉焉,或伤焉,或恶焉,或诫焉,是谓五志。” ③论文辞主约、达、典、则。 《中说·事君》:“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 唐代的文学批评 一、初盛唐时期的文学批评 1、唐太宗君臣对齐梁文风的态度 如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2、陈子昂的“兴寄”和“风骨”说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 3、王昌龄的诗境说 《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 《文镜秘府论》引用王昌龄《诗格》中的论述,有的引文前有“王氏论文云”五字。? 王昌龄《诗格》:“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拘束。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 《俱舍诵疏》:“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 《俱舍诵疏》:“心之所游履攀援者,故称为境。” 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4、殷璠的“三来”和“兴象”说 殷璠《河岳英灵集》是盛唐名家诗选。 ①“三来”说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②“兴象”说 《河岳英灵集序》:“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 《河岳英灵集》评陶翰:“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河岳英灵集》评孟浩然:“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二、中唐时期的文学批评 1、皎然《诗式》对意境说的发展 皎然的《诗式》是一部比较系统的诗论专著。 《诗式》的命名,意为示人以作诗所应遵从的法度。 《诗式》和其他佚著直接提到“境”的共有四处: ① 诗思的初发 《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偏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偏高偏逸之例,直与诗体篇目风貌。” ②??? 取境的艰难 《诗式》“取境”:“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③ 虚实的结合 《诗议》:“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 ④ 诗境蕴情 《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缘境不尽曰情。” 诗境的产生和特点: 诗境是诗人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相结合而产生的范畴。 诗境是通过艺术构思来定形的。 《诗式》:“真于情性,尚于作用。” 《诗式》:“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 2、白居易的“讽谕”说 中唐时期的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的主张反映到文

文档评论(0)

132****60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