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中医干预.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疗法是否适合所有的患者 虽然运动对糖尿病有很多好处,但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运动治疗方案,当出现以下严重并发症时,则不应或不能再进行运动: 1、重症心血管疾病:心衰、急性心肌缺血等。 2、持续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时。 3、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下降者。 4、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症状明显或糖尿病病足时。 5、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 6、各种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未控制。 7、血糖控制不稳定,频发低血糖者。 8、家务不能代替运动 进行身体锻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体格检查,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保证安全。 量力而行、特序渐进。 防止发生足部损伤,要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软硬适度的鞋,如运动鞋。 注意补充水分。 严防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等食物。 随身携带写有自己姓名、年龄、住址、电话、注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的小卡片。 药物疗法 在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根据临床需要使用降糖、降压、调脂及其他药物,使各项指标达标。 口 服 降 糖 药 的 种 类 磺脲类: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D860、亚莫利 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 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亚)、吡格列酮 格列耐类:瑞格列耐(诺和龙) 自我监测 注意监测血糖 、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定期是尿蛋白、心电图、查眼底,以便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中医防治糖尿病 在长期的医疗初中中,中国传统医学积累了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了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如中草药治疗、饮食治疗、体育疗法、气功、推拿等,这些方法对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及糖尿病生病变的防治均有一定作用。 中医不足之处是降糖作用慢,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有哪些优势? 1、“未病先防”: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予糖尿病高危人群,在运动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可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2、改善自觉症状:中医重视自觉症状,在治疗上强调个体化,通过辨证论治采用适合于患者的治疗方法,在自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西药。 3、治疗早期并发症:糖尿病的最终治疗是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西药当前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中药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对某些早期并发症具有逆转的作用。 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 1、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 2、黄芪:补气生津; 3、山药:补肺脾肾,生津消渴; 4、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莬丝子:补肝肾,益精血,明目; 6、女贞子:补肝肾阴精; 7、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8、其他、其他:苦瓜、茯苓、乌梅、白术、黄精、石膏、元参、麦冬、天花粉、决明子、桑叶、枸杞子、五味子、葛根、黄连等。 糖代谢异常的中医干预 2016年10月 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的关系 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关联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以口渴、多饮、多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中医称其为消渴病。 糖尿病的现状 患病率急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付他人发展趋势,预测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5000万以上,目前我国居世界第二。 后备军众多:即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众多。北京上海社区30岁以上者占人群的10%。 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比为1:1,儿童及青少年2型患病率2.5%。 为什么糖尿病趆来趆多? 由贫变富:“节约基因”学说——将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饥荒。由于生活改善,食入过多,不断地储存脂肪→肥胖。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美籍华人发病率约10%。 医疗条件改善:糖尿病的检出率及警惕性提高,早期确诊病人增加。 生活模式不健康:热量食入过多(吃糠咽菜→鸡鸭鱼肉)、体力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以及心理增加。 人均寿命延长。 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一)病因的认识 情志失调 吃好动少 久服补药 酒色过度 先天不足 1、情志失调 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长冲直肠……心刚……多怒。” 金·刘完素的《三消论》:“夫消渴者,或因饮食服饵失宜 …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