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地壳和岩石圈 ——地质学基础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厚度变化约在 5 ~ 80km 之间,平均厚度约 16km 。 大陆较厚,平均约30~35km 。 大洋较薄,平均约 7km 。 活动大陆边缘,海沟以外为洋壳; 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基以外为洋壳。 分界线上可形成特殊的中性喷出岩类—安山岩类(“安山岩线”),此线的大陆一侧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为大陆型地壳;而大洋一侧主要是橄榄玄武岩、粗面岩等,为大洋型地壳。 1)地壳厚度变化大,如年轻造山带地壳厚度50km(喜马拉雅70~80km),大陆裂谷区20~25km(东非大裂谷); 2)平面形态多呈狭长带状,延伸达数百到数千公里; 3)物质组成复杂,造山带的下部可能是超镁铁质岩和榴辉岩与中酸性岩的混合物,在洋中脊为拉斑玄武岩、辉长岩或斜长岩; 4)构造变动强烈,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密集带; 5)岩浆活动强烈、广泛; 6)沉积厚度大,但岩性和厚度不稳定; 7)地球物理异常带,如地热异常,具有高的地温梯度,地热流可能是正常值的2-3倍,重力异常和磁异常都呈条带状分布,具明显方向性。 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矿物则由一种或几种元素构成,因此元素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都是极不均匀的,当一些有用元素在某一地区高度富集时便形成矿产,如铁元素富集形成铁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有机碳富集形成煤矿等。 美国化学家F.W.Clarke(克拉克, 1889)最早研究了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采自世界各地的 5159 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内 50 种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鉴于他在这项工作中的贡献,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Clarke value),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Abundance of Elements) 。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具有碳键的含碳化合物,例如氨基酸、煤、石油等,它们所含的碳,通称有机碳。 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 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按岩石形成的自然作用类型,可分为三大岩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换 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相背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 沿边界广泛出露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或喷出岩,浅源地震线状分布,具高地热流值。普遍发育低-中级热变质作用。属于这类边界的有大洋中脊扩张带和某些大陆裂谷地区(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 地幔对流模式(Mantle?convection?hypothesis) 一种说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解释地壳或岩石圈运动机制的假说。它认为在地幔中存在物质的对流环流。 在地幔的加热中心,物质变轻,缓慢上升形成上升流,到软流圈顶转为反向的平流,平流一定距离后与另一相向平流相遇而成为下降流,继而又在深处相背平流到上升流的底部,补充上升流,从而形成一个环形对流体。对流体的上部平流驮着的岩石圈板块作大规模的缓慢的水平运动。在上升流处形成洋中脊,下降流处造成板块间的俯冲和大陆碰撞。 地幔对流模式(Mantle?convection?hypothesis) 地幔分层对流(地球化学):形成传统板块构造的传送带式模式。 巨型全地幔对流(地球物理):热地幔柱上升流,冷地幔柱下降流 思考题 1.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划分,及其结构特征; 2. 稳定地壳与活动地壳的特征; 3. 什么是岩石圈? 4. 简述板块边界类型及其特征。 地壳中的有机物:自然作用形成的,多与生物体有关的物质,主要指的是有机矿产和化石生物。 意义: 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石,阐明地壳演化、环境变迁(古生物学、地史学); 有机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生物化石能源)。 二、地壳的有机组成 C、H、O和N四种元素的总含量,占地壳有机物总量的98%以上,其中C约66.1%。可见,C的存在对地壳有机物的丰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1.1 other 3.1 N 21.7 O 8 H 66.1 C 二、地壳的有机组成 地壳中C的平均克拉克值~0.04%,有机碳仅占~18%,大部分固定在沉积物中,如碳酸盐类。 化石能源:煤约占地壳的1/500;石油约占地壳的1/1600。 82 无机碳 18 有机碳 二、地壳的有机组成 三、岩石(Rock) 岩浆岩:是由高温的熔融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质量数据集 质量评测规范》.pdf VIP
- DLT 5210.1-202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全套表格最新.docx
-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理论备赛试题库(浓缩500题).docx VIP
- 邮轮上的客舱服务天津海运职业刘艳课件.pptx
- 基于战略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pptx VIP
- 06SG517-1 轻型屋面三角形钢屋架(圆钢管、方钢管)建筑工程 图集 .docx VIP
- 53. 运动中的音乐选择.docx VIP
- 第7课 走近我们的老师 第2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
- 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学习问答100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应知应会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