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登岳阳楼》 篇一:杜甫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详案 郑亚萌 教学目标 1、品味雄浑开阔的意境 2、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品味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情感 2、品析诗人“景大身小、诗境阔狭”的手法 3、品读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一起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为洞庭湖畔的一颗珍珠,但若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也就黯然无色。登岳阳楼,必望洞庭湖,咏岳阳楼,必咏洞庭水。)使岳阳楼最为有名的是岳阳楼诗文三绝:范文(范仲淹《岳阳楼记》)杜诗(杜甫《登岳阳楼》)魏联(魏允贞《岳阳楼》) 二、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到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诗人已五十七岁,距 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诗人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学生齐读并背诵诗歌。(5分钟) 登岳阳楼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感知意象 1、结合注释翻译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整体感知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学生回答) “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书香门第之家,正值年少,科举未考上,也没觉得多大事,便去长安闯荡,那时候年少轻狂,国家也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如今呢,诗人也到了暮年,年老多病,历尽坎坷,漂泊(被动的,主动的称为旅游)无依,而祖 国也是山河破碎,前途渺茫,诗人登楼时,怎能不百感交集,充满对人世的感慨呢?(不是惆怅,也不是兴奋,是复杂的感慨) 例如: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爱上层楼”年轻、好胜,而年老时真正感受到的是说不出的百感交集,是不尽的感慨。 (2)、赏析“坼”和“浮”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浩瀚汹涌。(如:“四弦一声如裂帛”,撕裂帛的动作声音,有力度)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颔联容易联想到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颔联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 壮美,开阔的景,用了夸张手法,和想象营造一种开阔雄浑的意境。杜甫有很多诗都是描写开阔雄浑的意境。 如《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和涌,大气磅礴)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宽广,长江滚滚写出汹涌澎湃的气势) (4)描写开阔的景正是为了反衬自己的渺小。“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的是自己,表达出一种怎么样的情? “无一字”是因为战乱失去了亲朋好友的音信,表现出一种孤独之感。年老有多种病,也只有一条孤寂的小船,晚年无住处,全家居于其中,所有的家底也就这么一条小舟,不知道未来往哪里走,随着船漂泊无依。自我渺小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5)有评论说“前半写景,意境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阔狭顿异”杜甫善用这种“景大身小,诗境阔狭”(用大景营造广阔的意境来反衬自身的渺小)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比如:《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阔大意境更加反衬出“无”和“有”的凄楚,“悲”和“独”的孤寂,一张一弛,一收一放情感顿生。 (6)诗境由阔到狭,反衬清晰。已经不能再写狭了,再写就会头重脚轻。杜甫他写了什么呢?“戎马关山北”诗人在南边想象到北边家乡的战乱(戎马),战争意味着国家,由个人身世,转到国家艰难,百姓流离失所。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自我渺小跳跃到对国事的忧虑,彰显出杜甫开阔的胸襟。当 自己住的茅屋破烂处境凄楚时,却还想着广庇天下寒士。苦难者有一颗受难的心,耶稣是为全人类受难,杜甫也是胸怀着天下。 “凭轩涕泗流”一个年老多病的

文档评论(0)

180****59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